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从中央到地方:整治招商乱象,拔出政策洼地!

发布时间:2025-11-24 14:28 标签: 招商引资

01一线观察:招商引资,应从比拼“政策洼地”转向竞争“创新高地”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第18期《求是》杂志上发表题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文章,为经济工作指明了重点方向。文章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并明确将“着力整治地方招商引资乱象”作为当前最急迫的任务之一。

这要求我们必须从全局高度认识到,破除招商引资中的区域壁垒和不当竞争,是确保要素自由流动、市场公平高效的关键环节。其核心精神在于强化全国一盘棋意识,通过统一规则和行为尺度,引导各地从比拼“政策洼地”转向竞争“创新高地”,使招商引资真正服务于优化产业链布局和提升整体竞争力。

近年来,各地纷纷发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但不可否认,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乱象,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背道而驰。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指标导向”导致虚假繁荣与资源错配。部分地方片面追求投资额、项目数等表面指标,甚至简单地将其他地区的存量产能转移至本地,未能与本地产业形成协同效应,反而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未能产生实质性经济增量。

其二,“政策竞赛”引发无序扩张与市场扭曲。为争夺企业入驻,尤其是发展“总部经济”,一些地方过度使用土地、税收等优惠手段,导致部分企业利用政策套利,在不同地区重复设立项目机构,而非基于市场规律进行布局。这不仅造成财政资源浪费,更扰乱了公平竞争环境。

其三,“特殊优惠”破坏公平竞争与长效机制。“一企一策”式的过度倾斜政策,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吸引个别企业落户,但却扭曲了市场价格信号,助长了企业对政策的依赖而非创新动力的提升,破坏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监管原则,不利于健康市场生态的形成。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从立规矩、强监管、转方式等几个方面着手整治与改进。

立规矩。制定全国统一的行为清单与负面清单,明确招商引资的“红绿灯”,清晰界定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的行为。特别是严格规范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出让等关键环节,杜绝违规承诺和暗箱操作,从源头上遏制恶性竞争。

强监管。建立健全全流程监督与问责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真实性、合规性及后续履约情况的跟踪审计与评估。畅通企业投诉举报渠道,对查实的违规招商引资行为,特别是搞地方保护、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树立正确导向。

转方式。推动从“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产业链招商”转变。引导地方摒弃“拼政策”的旧思路,将重心转移到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上来。特别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全国产业布局,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如厦门聚焦半导体、生物医药集群,宁德培育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都是成功范例。同时,主动服务企业,优化配套,解决其后顾之忧,形成长期吸引力。

期待地方招商引资时彻底跳出短期指标导向,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以“精准化招商+高质量服务”为核心,将地方发展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唯有如此,才能使招商引资真正成为促进产业链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纽带,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作者单位:厦门湖里区政府,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69期中青一班学员】

02“内卷式”招商该“歇”了

“内卷式”招商,其害已久,各地苦之久矣!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明确指出,要着力整治招商引资乱象,制定全国统一的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清单。这一要求直指病灶,为根治招商乱象开出治本良方。

一些地方为抢投资,滥用政策工具,以财政补贴、税收返还等手段恶性竞争,强造“政策洼地”,招商乱象层出不穷。

此类短视行为扰乱要素流动、降低配置效率、阻碍经济循环,更引发重复建设、产业同质与恶性价格战,导致企业“增收不增利”、创新停滞、转型乏力,最终拖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整治“内卷式”招商,刻不容缓! 

招商内卷,根源在政绩观错位。唯GDP论英雄、唯签约额论政绩,导致一些地方盲目追求数字光鲜。项目落地率如何?产业匹配度怎样?长期税收贡献多少?这些关键指标反而被忽视。这种短视行为必须纠正。

规则缺失,让投机有了空间。国家层面缺乏统一规范,各地招商政策五花八门。什么该鼓励?什么该禁止?边界模糊、尺度不一。这既让企业无所适从,也让一些地方有机可乘。

总书记提出的“五统一”要求,正是治本良方。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就是要划定红线,杜绝恶性竞争;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就是要让所有企业公平竞争;统一要素资源配置,就是要让资源流向高效领域。

各地应勇当改革先锋,积极把握国家战略机遇,在规范招商行为方面力争走在前列。

首先要明规则。尽快制定招商引资正负面清单,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清单要具体、要透明,让企业看得明白,让干部执行有据。

关键要转观念。彻底改变考核方式,不再单纯追求签约数额。要考核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就业带动率、科技创新含量等质量指标。引导干部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重点要建生态。招商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打造产业链、建强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让企业来了就能扎下根、发展好。应注重区域协同,推动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更要优服务。好的营商环境比优惠政策更重要。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当前,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对于已出台的政策,要稳妥处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新引进项目,要严格按新规执行。实现平稳过渡,避免政策“急转弯”。

招商引资最终要靠专业能力。要深入研究产业趋势,找准自身定位,提高招商精准度。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而要“精准选菜、科学配菜”,积极运用大数据建设智慧招商平台,提高招商专业化水平。

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在建设中,“招商内卷”已不合时宜。摒弃零和博弈,转向长效共生,是时代必然之趋。这场变革既需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也需要“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招商的本质,是赋能发展、服务产业、运营未来。“内卷式”招商该“歇”了——因为我们追求的不应只是一时之“热”,更应是可持续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