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管委会+公司核心要点
投融资平台: 平台公司的投融资职责是基础“管委会+公司”模式下,平台公司必须首先是投融资平台,成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商和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商。 产业园区运营平台: 平台公司的产业园区运营管理职责是核心“管委会+公司”模式下,平台公司真正的主战场是产业园区,打造产业园区运营平台,围绕产业园区实现组织下沉、资源下沉、管理下沉、队伍下沉,成为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平台。 产业投资孵化平台: 平台公司的产业投资职责是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管委会+公司”模式下,平台公司要成为产业投资孵化平台,以股权投资方式服务于产业招商、产业培育等产业链打造的全生命周期。
平台公司招商-四大切入点
在“管委会+公司”模式下,管委会的决策角色逐渐淡化。再加上,民营企业对重资产投资持谨慎态度,这使得平台公司招商工作的担子愈发沉重。对此,平台公司需实现从传统“三代”到“四大新平台”的转变,分别产业研究、开发建设、产投运作、运营管理。而这四大转变,正是提升招商效果的关键切入点。
产业研究平台:
平台公司应聚焦前沿产业,通过深入的市场分析和产业研究,为招商工作提供方向指引。紧密结合国家或地方政策导向、市场发展趋势、当前产业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等维度,进行差异化产业定位。当然,定位不能仅停留在大的方向上,而应该细化至三级甚至是四级细分产业,确保产业定位的精准性。接下来是厂房规划设计。根据产业特点,合理设计厂房规格,比如建筑如何配比、建筑户型如何设计、面积要多大、层数层高是多少等。最后辅以投资测算,将整体预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开发建设平台:
平台公司要与政府和管委会的政策导向保持一致,根据开发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高端产业入驻创造有利条件。在招商策划的顶层设计上,应着重完善产业链,明确产业引进方向。通过梳理区内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招商引资全景图,精准识别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围绕完善产业链,深入推进“强链、补链、稳链”,明确招商的主攻方向。同时,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产投运作平台:
平台公司转型成为产业投资孵化平台,以股权投资方式服务于产业招商、产业培育等全产业链周期。发挥市场化融资和资本运作的能力,通过上市、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融资方式,为开发区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在优化项目方面,将整体投融资规划分解至具体各项目,确保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此外,通过建立“融得到、投得好、赚得多、退得出”的国有资本运营模式,为产业配套建设和结构升级提供有力支持。当然,融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触碰隐性债务的红线。
运营管理平台:
平台公司应该重视片区投融资规划,改变过去那种零散、无序的项目推进方式。通过制定开发区整体投融资规划,尤其是对开发进程、土地策略、重点地块进行投融资规划,以提升整体土地价值。这就要求,平台公司对园区内的土地、厂房,以及各类产业设施,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高效监控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今天,我们汇总整理了部分地方在“管委会+公司”模式下的一些创新举措,供大家借鉴参考。
一、江西:“管委会+公司”改革改出了什么?多位开发区、平台公司负责人畅谈
鹰潭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谷昌:做好改革的“加减乘除法”整合行政、市场力量
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科学界定管委会与国有企业的职能边界,做好改革的“加减乘除法”,充分整合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实现职责清晰、精简高效、规范运转、保障有力,是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鹰潭高新区落实上级要求,重点在“减事、减员、考核”上下功夫,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行政机关围绕工业经济发展,聚焦产业规划、行政审批、营商环境等主责主业。国有企业适应国家政策新要求,积极向现代化、市场化、专业化市场主体转变,在合法规范的前提下不断做大做强,实现政企优势互补、良性循环。
“管委会+公司”综合改革后,有效破解了园区政策障碍和发展瓶颈,实现乘数效应,提升发展能级。同时,以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为契机,聚焦主导产业,推动集群发展,铜产业目前汇聚规上铜企79家,形成了线缆线束、电子信息涉铜、新能源涉铜三条核心产业链。
贵溪经开控股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卫锋:聚焦主业精准发力 为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撑
贵溪经开区管委会构建政企分离、管运分开的管理运营机制,实现了决策部署与市场运作的有机衔接。贵溪经开控股发展集团从资本赋能、金融服务、开放拓展等维度,为园区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撑,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与多家基金公司合作成立8只基金,重点投向高端装备、铜基新材料等领域,提升招商质量。
依托铜产业优势,开展40多个项目运营,授信超7亿元,交易规模突破100亿元,推动园区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迈进。创新“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服务模式,累计服务100多家企业,破解企业流动资金难题,推动今年上半年园区铜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625.48亿元。
此外,全面完善人事、财务、工程等12项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度。以铜供应链为例,规范业务流程,上半年无一笔不良业务,实现效率与风险管控的双重提升。
余江工业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叶发清:结合园区产业特色 助力招商引资
鹰潭市余江区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按照现代化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始终秉持“工业资产的运营商”和“工业产业培育的投资商”的定位,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不断创新理念,着力贯彻园区工业经济与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统筹推进抓项目、促改革、优资产、惠企业,积极配合做好“管委会+公司”改革工作。
通过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厂房项目11个,总建筑面积78.1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9家。
市场化业务方面,近年来陆续对园区重点企业开展投资业务,同时创新投资手段,结合产业特色及发展规划,助力招商引资,做强特色产业。
进贤融创产业发展集团总经理陈猛:通过“基金+招商”模式 引进产业项目
2024年,平台公司(进贤融创产业发展集团)实现市场化独立运行,由原来主要承担融资、基础设施建设职能逐步向产业投资、合作运营职能转变,市场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快,服务保障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公司拥有工业、商服等各类土地约1300亩,以及工业厂房、商铺、住宅等各类房屋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资产总额突破100亿元。
在推动产业转型方面,平台公司深化产业基金合作,联合曜金资本设立医疗器械产业基金。通过“基金+招商”模式,成功引进一批医疗器械产业项目。由平台公司主导开发运营的医疗器械商贸数字服务平台,已吸引82家经销商会员企业注册,累计发布推广服务交易总金额超过3亿元。
依托“制造业重点产业供应链金融奖励”试点政策,公司与江西省财通供应链金融集团开展合作,共同参与钢结构企业代采授信业务。自2024年4月26日首单业务落地以来,项目运行平稳,业务进展顺利。省市场监管局王
遂川县发展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鹏:通过供应链服务 支持园区企业培优育强
遂川县发展投资集团脱胎于传统融资平台,近年来积极有序推进政企分离,作为园区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和产业招商的主体,全面承担开发建设、投融资、企业服务、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等工作,在促进“投、融、建、招、引、培”深度融合上精准发力。
为实现精准投资,集团成立了5个项目洽谈对接小组、投资决策委员会和投后管理委员会,制定《产业投资管理办法》《项目投资全过程流程》,明确投资方向、投资标准及退出机制,重点支持县域主导产业项目。
同时,通过供应链服务创新和物流降本增效双轮驱动,全力支持园区企业培优育强,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上半年,遂川县高新区实现工业产值133.68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5家。
于都县政府党组成员、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丁文萍:推动平台公司从“行政附属”向“经营主体”转型
于都工业园坚持以“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为抓手,以“资源整合、功能重塑、效能提升”为主线,推动平台公司从“行政附属”向“经营主体”转型。通过构建“1+N”业务体系,平台公司主要承接工业投资和建筑业务,旗下设立供应链金融、人力人才服务、招商服务等14家全资子公司及5家控股公司,形成“融资—投资—运营—回款”闭环。
目前,平台公司累计建成标准厂房227.5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厂房134.5万平方米,有力保障签约企业“拎机入驻”。园区还规划建设了新质生产力产业园、声谷科技产业园、赣深光电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赣深时尚产业园、国际牛仔产业园等8个“区中园”和“主题产业园”,实现链式发展、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
分宜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黄韶勇:职能重塑 推行“两集中三剥离”策略
分宜工业园区持续深化“管委会战略引领+平台公司市场运营”双轨机制,2025年上半年改革成效显著。职能重塑“强筋骨”,推行“两集中三剥离”策略,资源持续向招商、项目一线集中,剥离社会事务、非产业化功能及冗余机构。平台公司加速转型为“投融资+建设+运营+服务”综合主体,总资产半年内突破10亿元,预计年末达30亿元。
优化行政、招商、公司“三板块”差异化KPI考核体系,薪酬结构强化“基础工资+年度奖+绩效激励”机制。盘活原利新橡胶、乔为家居等闲置土地10余宗,新增工业用地储备500亩,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支撑平台公司资产规模跨越式增长。
九江市柴桑区物资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祖腾:强化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的招商引资职能
今年6月,九江市柴桑区国资委研究出台了《关于柴桑区产业投资公司管理指导意见》,明确将柴桑区产业投资公司由园区管委会实行直接管理与提级管理,不断提升平台公司服务质效。同时,合理确定划入区内工业资产,做大产投公司资产规模,强化产投公司在招商引资、投融资、评级发债等后期运营过程中服务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职能。
目前,沙城工业园正在积极推进循环产业园区建设,依托区内现有循环产业,以赤湖工业园区为主战场,补齐补强产业链条。园区高起点推进循环产业规划,主要围绕废金属产业、再生资源产业、尾矿砂建材产业、危废产业谋篇布局,正在推进碳捕捉、废钢铁加工、铅蓄电池修复等项目。
万年县工发集团董事长胡国林:搭建融资服务平台 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万年县工发集团自运营启动至今,整体运营态势稳健,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2022年至今,累计建成并交付标准化厂房39.66万平方米;新建及改造市政道路(含管网)5.8公里;完成老旧厂房提升改造1.75万平方米,有效提升了园区承载能力和形象。
深度对接万年县委“639”行动计划,构建“管委会+公司”协同机制,打造“产投融合+产融结合”双轮驱动格局。重点在电子信息、非金属新材料、医药化工新材料三大战略领域实现突破性布局。累计完成产业引导基金投资,成功培育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有效构筑了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战略支点。创新构建“产业投资+金融服务”生态链,成功落地县域首单供应链金融业务。搭建“国企信用+产业链数据”融资服务平台,精准纾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南丰工业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苏遥:管委会不干预公司日常经营 2024年11月,南丰县出台《南丰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南丰县工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工业园区管委会平台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主要职责包括招商引资、投融资、园区管理服务、物业管理、企业总部管理,以及园区土地使用权租赁、供应链管理服务、房地产开发经营、建设工程施工等。 改革以来,南丰县以“去行政化、强市场化”为核心,推动平台公司转型为“园区综合运营服务商”,建立“管委会定战略、集团公司管经营、子公司抓落实”的三级管控体系。管委会不直接干预公司日常经营,县工创投集团建立董事会、经理层权责清单,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员工考核与利润、招商成效等指标挂钩。 平台公司业务布局逐步丰富,从“单一建设”向“多元服务”拓展。2025年上半年,南丰县工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建项目13个,投资总额约9.5亿元,包含省市重点项目5个、园区道路、管网及用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该公司还组建了南丰县云集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招商公司,签约项目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个,总金额达73.3亿元。
二、宁国经开区:推行“精管委会+强公司”改革
01、聚焦顶层设计,瘦身强体实现“有为管委会”与“有效市场”融合。
一是率先争取改革试点。宁国经开区始终坚持开放包容、敢为人先、艰苦创业,敢于求新突破。2023年4月,省委编办将宁国经开区作为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直联点。
二是科学开展机构整合。以党政统筹、机构优化设置为着力点,将原来18个部门整合为党政综合部、财政局、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规划建设局、综合执法局6大部门。彻底解决机构臃肿问题,形成以“大党建”“大经济”“大建设”“大服务”为核心的精简高效运行体系,有效提升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能力。
三是创新搭建运营公司。围绕园区产业招商、项目建设、资产运营、企业孵化和物业管理等业务,新成立信达服务公司,与经开控股集团、兴港化工公司适度错位、互补发展,形成“1(管委会)+3(运营公司)”管理模式。
02、聚焦主责主业,重塑架构实现“大包大揽”向“经济发展”转变。
一是依规剥离社会事务。对园区承担的教育、文化、民政、卫生健康、城市管理、信访维稳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行梳理,依法依规、科学有序地剥离社会事务9项,将园区服务、开发运营业务移交给信达服务公司。通过精准“瘦身”、松绑赋能,宁国经开区轻装上阵,迸发出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二是更加专注经济发展。坚持市场化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持续优化项目审批事项,实现流程再造,更加专注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科技创新、为企服务,全力打造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招商引资的新高地、人才集聚的蓄水池和税源培植的核心区。
三是持续优化为企服务。构建“领导联片、局室联格、干部联企”网格化服务体系,形成南山、河沥、港口、汪溪、中德智造小镇五个片区23个网格。通过现场走访调研、线上办公、QQ和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点对点个性化服务。2023年共走访企业10651批次,入企宣讲惠企政策10461批次,收集解决企业问题444个。四是专班推进重点项目。建立重点项目服务专班(专员)制度,明确一般重点项目由一名中层以上干部担任服务专员。重大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机制,明确一名班子成员牵头,汇集规划建设、招商、项目等专业人员,成立服务专班,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03、聚焦选人用人,全员聘任实现“人岗相适”和“人尽其用”转变。
一是打破身份岗位限制。大胆先行先试,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现以岗选人、同岗同酬。行政编、事业编、聘用人员,实行同台竞聘、公平竞争。
二是实行全员岗位竞聘。按照“全体起立、竞聘上岗、择优选配”的原则,通过“竞职演讲+线上民主测评+工作表现评价”方式,组织、纪检、人社等部门全程参与,公平、公正、公开实行岗位竞聘。共聘雇员169人,3名非科级干部竞职为部门副职,9名科级干部落聘部门正副职,平均一个岗位2.6人竞争。
三是实施岗位双向选择。充分尊重员工个人意愿,按照人岗相适原则,对科室负责人以下工作人员,全部采取双向选择方式确定工作岗位。打通干部交流使用的壁垒,实现在更大范围内“因岗选人、因事择人”,干部队伍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充分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04、聚焦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实现“工作落实”与“结果运用”结合。
一是实行以岗定薪。建立管理、专业通道相并行的双通道体系,实行“以岗定薪、同岗同酬”宽带绩效薪酬体系。其中,管理通道设置一至七级雇员岗位,专业通道设置五至三级雇员岗位。
二是实行双轨管理。对在编在岗人员,实行编内任职和实际聘职相分离、档案工资与绩效工资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岗位聘任管理相分离“双轨运行”模式。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按照“按绩取酬、奖优罚劣”的原则,对6个内设局室实行“季度+年度”考核机制。根据上级下达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及宁国经开区重点工作,按季度对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评先评优、奖惩激励等直接挂钩,动态调整员工次年绩效薪档,实现“雇员级别能上能下、绩效工资能增能减”的整体格局。
三、邳州经开区“管委会+公司”模式:创新运营机制,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邳州经济开发区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资本要素的保障能力,创新管理模式,深化平台公司改革,统筹推进创新链、资本链深度融合,推动国内优质资源向开发区集聚,通过“管委会+公司”模式,打造政府、产业、资本三方互动平台,在以金融手段强化项目招引的实践中,推进产业基金、创业投资、融资租赁、上市辅导等全方位金融服务,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定制专属金融服务套餐,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促进企业加快转型,摸索出一条符合开发区实际、契合产业需求、产融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
一是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开发区成立平台公司经开控股集团。优化体制机制,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决策机制方面。坚持以严格的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董事会、经理层权责,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严格落实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党委会前置研究等规定。财务管理方面。严格执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持续推进“五统一”财务管理系统,统一账户管理、统一资金管理制度、统一筹资安排、统一支付流程、统一资金管理平台。内审体系方面。加强内审机构建设,建立内审工作规范,强化实际结果运用。建强法务队伍,完善工作规范,落实企业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要决策“三项法律审核”制度,整合合规、风控、法务和内审队伍等监督力量,确保各项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平稳有序运行。人事制度方面。依法规范用工;由国资办建立国有企业人员数据库,实行实名制管理,杜绝企业“乱进人” 现象。公司增加编制需报市政府批准,在编制内招聘人员需报招聘计划、招聘方案经市国资办审核、市分管领导批准后,委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
二是实体化运作国有平台公司。对国有平台公司经开控股进行实体化运作。组建徐州博硕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市场化产业引导基金业务,徐州博灏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直接投资业务,融物宝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负责融资租赁及商业保理业务。通过三个主营业务的相互配合,从企业的落户、生产、采购、扩产等不同的需求出发,为产业链节点项目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为提高大项目承接能力,盘活产业资产,保障对主导产业和园区配套的投入,将园区12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和12万平方米安置房等固定资产证券化、存量金融资产证券化,发行创投债、中小企业集合债,以及化工园区专项投资基金,国有平台公司资产规模达到200亿元。
三是资本精准补链强链。邳州经开区通过放大资本加持活力,综合运用定向增发、兼并重组、可转债券等业务模式直达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龙头企业,打开产业与资本联动的新局面,资本的赋能让产业“新军”突起,陆续引进了60亿元的光莆UVC杀菌设备及柔性线路板项目、30亿元的瑞丰MINILED背光源项目、55亿元的源康高精密柔性线路板项目、55亿元的海富电子半导体导电浆料项目、35亿元的上达电子COF(显示驱动芯片柔性封装)项目、20亿元的苹果产业链企业凡赛特光学胶项目、20亿元的久日新材光敏剂项目,以及台湾永光化学大硅片研磨液和光刻胶、厦门恒坤光刻胶、阜阳欣奕华面板光刻胶等10余个重大产业项目落户,也让国内国际半导体龙头企业聚焦邳州,京东方系企业欣奕华即将落户,华为海思已在上达完成验线,华为哈勃参投博康,华为智慧屏miniLED背光模组唯一供应商上市公司瑞丰光电近期将签约。
四是资本加持助力创新。通过放大资本加持活力,实施培育链主企业和雁阵集群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直投助推企业上市,存量创业投资项目22个、投资金额10亿元,其中影速光电、博康信息化学、鲁汶仪器、华兴激光、上达电子等正进行上市申报;2024年创业投资组合预计收获8家IPO,其中海谱润斯、德邦科技已报会,皓泽电子申报材料已受理。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业务12笔,出资规模5亿元,解决了企业创业初期融资难、资金紧的困境,将企业回款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1周。
五是收购上市公司、延伸产业链条。成立20亿元的并购基金,筛选符合开发区产业定位,具备转型升级、产能释放或上下游整合能力的上市公司,收购控制权、控制董事会,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实现并表。以上市公司为载体,为产业链引进龙头企业及配套产业。推动已投项目的兼并重组,逐步把优质资产装入上市公司,通过上市公司实现资产整合与市值管理的双赢。出台产业基金及人才、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注资和市场化募集,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股权基金、债权基金、创投基金,与大型金融集团开展战略性合作,吸引各类市场化产业基金集聚,强力打造完整的“产业+基金”生态链,形成基金集聚带来招商引资的“强磁场”效应,努力走出一条以基金招引项目、以基金培育产业、以产业依托基金良性发展的市场化“基金招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