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一、事件本身有多重要?——临港集团成立“专业招商平台”的信号
上海临港产促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定位为集团的专业化招商平台,要“聚力招大引强、赋能产业升级”,并与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以及临港新片区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共绘产业图谱、共建产业生态、共享招商信息、共推项目落地、共建招商队伍开展协作。这等于把“招商”做成了一项独立产业,形成政企协同+市场化运作的“新物种”。
同时,官方渠道也同步披露了揭牌与合作要点,强调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导向打造一体化招商服务体系。
这一步的实质意义:
1、从“拼租金、拼政策”转向“深耕赛道、整合资源、打造生态”。 招商从“找项目”变为“做产业”,从“单点落地”变为“全链协同”。
2、从“行政化招商”走向“平台化+市场化招商”。 通过公司化治理、绩效化激励、伙伴化协同,提升专业化效率与结果确定性。
3、从“管招商必管服务”。 一次签约、全程专班、投后赋能,形成“谈判—签约—落地—建设—投产”的一条龙。
二、这不是孤例:全国有哪些“平台化招商”的真实案例?
1)“市级平台+全市协同”:北京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北京把“投资北京”作为城市级品牌,市区联动、会展带动、项目清单化推进,形成一站式招商与企业服务。近期披露的京港洽谈会数据侧证其“平台化招商”能力与成效。
2)“新区管委+专业平台”:临港新片区一体化招商
早在2024年,临港就提出组建招商服务一体化平台与市场化招商公司,目标是用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队伍实现谈判到投产的全流程一体化服务。此次临港集团再进一步,形成集团级专业招商公司+新片区一体化平台的“双平台”格局。
3)“前海样本”:前海投资促进和企业服务中心
作为深圳重要开放平台,前海建立“投资推广+总部经济+企业服务”三位一体职能,承担重大项目招商与跟踪、外资促进等工作,凸显政府平台化、功能综合化的招商组织形态。
深圳也存在社会化/公司化招商服务主体参与度高的实践(例如“国际投资促进中心”等市场化服务商深度服务注册、财税与秘书业务),构成政府平台+市场化专业服务的生态。
4)“区县整建制作战”:重庆大足“2+3+13+4+15+2”体系
大足区公开披露了由统筹部门、招商平台、重点部门、区属国企、产业链专班、驻外招商点构成的专业招商体系,配套产业链图谱与专班作战,体现了平台化招商的组织化趋势。
5)“园区专业化”:苏州工业园区“多载体、多团队”并行
园区层面普遍将投促委+国资载体+专业招商团队联动,围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国际科技园等产业载体化招商,并以服务平台方式整合项目申报、金融、人才等要素。
6)“南沙组合拳”:国企化招商+大会战
南沙以投促局统筹+区属国企(如南沙投资咨询公司)等市场化平台协同,既有制度性招商大会战,也有国企化招商与孵化平台等长期机制,呈现平台带项目、活动带生态的双轮驱动。
以上案例共同指向:行政化组织力与市场化专业力正在耦合,平台化已成为各地招商组织升级的主流方向。
三、给各地招商引资的七条重要启示(可直接落地为“行动清单”)
1、启示一:把“招商部门”升级为“招商平台”
组织升级:从科室部门到“公司化平台”(国资平台/混改平台),可承接项目开发、产业服务、基金合作、资产运营的综合功能。
机制升级:实行市场化薪酬、专业化考核,对接项目经理制、合伙人制、绩效分成制,让招商真正“以结果论英雄”。
临港做法:成立专业招商公司,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内外资源、统一招商品牌、做强项目开拓和商务谈判能力。
向“深耕赛道、整合资源、打造生态”转型!临港集团成立专业招商公司
2、启示二:把“找项目”改为“做生态”
产业图谱先行:围绕主导赛道绘制全链条图谱(关键环节、关键企业、核心技术、共性平台)。
生态协同:从“单体项目落地”升级为“龙头+链主+配套”组团引进与并购整合,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群的放大效应。
临港做法:与市级投促平台共绘产业图谱、共建产业生态,强调招投融联动与重大场景开放。
3、启示三:把“政务服务”变为“产业服务”
一条龙机制:从谈判、签约、落地、建设到投产形成闭环专班;“管招商必管服务”,建立项目一口受理+全程陪伴。
跨部门协同:发改、工信、科创、人社、金融、规划建设、生态环境等协同推进,“项目清单制+里程碑”闭环管理。
数字化支撑:以“投资××”城市级平台为底座,提供政策匹配、要素撮合、进度可视等功能。上海已公开提出升级“投资上海”平台,汇聚市区园区资源,一窗受理、智能匹配。
4、启示四:把“活动招商”升级为“资本招商”
基金化招商:设立母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与龙头企业CVC、社会资本以投带引,提高项目质量与粘性。
并购招商:围绕强链补链,通过并购整合实现“把产业并进来”。(北京近期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发展服务平台,就是资本工具服务实体经济的典型做法。)
金融工具箱:股权投资、并购贷款、供应链金融、产业REITs等组合,平台公司可以成为“资本组局者”。
5、启示五:把“招商干部”培养成“产业投行人”
知识结构:既懂产业链、又懂资本、还懂法务财税;
工作方式:项目经理制、标的库运营、路演撮合、投后整合;
人才机制:引进产业研究、投行并购、咨询猎投等复合型人才。临港提出“共建招商队伍、干部挂职与联动”,就是在重塑队伍结构。
6、启示六:把“点状突破”做成“平台品牌”
统一品牌:城市级、片区级、园区级统一招商品牌与口径,提高对外识别度;
标杆案例:年度打磨2—3个“项目从线索到达产”的样板工程,形成可复制的SOP与案例库;
会展矩阵:城市级综合招商大会+产业专场+海外路演,多层级联动(北京、南沙均已形成“大会+平台”合力)。
7、启示七:把“人人招商”组织起来
专班化:重庆大足“2+3+13+4+15+2”体系就是把“统筹部门+平台公司+区属国企+产业链专班+驻外点”组织成军;
清单化:项目清单、企业清单、政策清单、问题清单,周协调、月调度、季考核、年评优;临港集团已把40%人力下沉到招商一线的思路公开化,强化“向一线倾斜”。
四、从“平台化招商”到“系统招商”:行动逻辑与趋势展望
要让“平台化招商”真正落地,关键是机制、能力和服务三件事。地方政府要先把招商部门从“事务执行者”转为“项目经营者”。成立专业招商公司,不只是换个牌子,而是要形成一套可以打仗的机制:能谈项目、能组专班、能落地见效。国资平台可作为主体,整合政策、基金、园区和要素资源,实行项目经理制、绩效考核和容错激励,让招商成为一个“有利润、有竞争力”的专业领域。
其次是能力建设。平台化的核心,不在“多一家机构”,而在“多一批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的人”。招商干部要从“跑会务、接外宾”转型为“懂产业链逻辑、能算投资账、会讲商业故事”的产业经理。一个优秀的招商人,既能帮企业对接资源,也能为政府算投入产出比。
再是服务升级。项目签约只是起点,落地才算结果。要建立完整的跟踪体系:从谈判、签约、建设到投产,每个节点都有责任人、有时间表。企业遇到审批、融资、人才、能耗等问题,平台公司要有协调权、有解决力,真正让企业“签约即落地、落地即投产”。
从全国趋势看,平台化、市场化、基金化、数字化是未来招商的“四个关键词”。
Ø 平台化让组织更专业、动作更快;
Ø 市场化让人才机制更灵活、激励更直接;
Ø 基金化让招商从“谈政策”变成“谈资本”,把项目引进与投资收益结合起来;
Ø 数字化则把信息流、项目流、要素流整合在一张图里,让招商从“人找项目”变成“项目找人”。
对于各地招商部门而言,下一步要做的是“统筹+突破”——统筹资源、机制和品牌,突破单一项目思维。先选两三条重点赛道,绘制清晰的产业图谱,配套基金和载体,然后用市场化平台去整合合作方、发掘标的、撮合交易。做出1-2个成功案例后,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
一句话总结:招商正在从“项目动作”变成“产业工程”。未来的竞争,不是谁优惠多,而是谁更懂产业、更快响应、更能整合。平台化的意义,不是再建一个机构,而是让招商从“拼勤奋”走向“拼体系”,从“找客户”走向“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