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走出“内卷式”竞争 浙江招商引资亮新招

发布时间:2025-11-05 13:56 标签: 招商引资

招商“难”在何处?


当前浙江招商的“难”,已成为各地招商干部的共识,核心问题集中在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


从政府端看,县域招商竞争力短板凸显。曾支撑浙江经济崛起的县域经济,如今受发展能级、资源禀赋限制,面临“少人才、缺配套”的共性难题。黄岩依托招商实现算力产业“无中生有”,却因人才吸引力不足,导致景烁科技等企业长期存在岗位空缺;嵊州、嘉善等地也因区位、教育医疗配套不足,错失多个深入接洽的大项目。


从企业端看,项目类型与需求的变化增加了识别难度。过去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招商,可通过设备、厂房判断企业实力;如今创新型、科技型项目成主流,部分项目甚至将传统造纸包装成“高性能可回收绿色纤维”,混淆判断。同时,半导体、新能源等热门产业需配套产业投资基金,但地方既缺专业识别人才,又受财力限制,难以精准对接。


向特色与专业要竞争力


面对“反内卷”大势,浙江从产业链特色和招商团队专业化入手,重塑招商竞争力。


县域招商立足产业基础,走“差异化补链”路线。诸暨不再追逐单体大项目和热门赛道,而是围绕智能视觉产业链 “缺什么补什么”,目前已集聚16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从核心技术到应用场景的完整链条。总投资2亿美元的佑驾创新智能驾驶华东总部落户诸暨,正是看中当地的应用场景与园区内配套能力。


招商团队告别“茶壶肚”,转向“专业型”。杭州钱塘区医药港组建3名博士领衔的招商团队,成员均来自分析化学、生物工程等领域,能与药企科学家深度对话,今年已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0余个。


此外,嘉善成立招商公司推进精准招商,1-9月招引数字经济项目68个,亿元以上项目29个;嵊州由“一把手”牵头开展同乡招商,成功引进比亚迪等大项目,专业化、灵活化成为团队建设关键词。


新兴产业招引新路径


针对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浙江多地探索市场化、协同化的招商新机制,推动招商逻辑从“引资”向“引智”转变。


绍兴以“国企招商”破题,在市级层面建立“招商引智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属国企绍兴市产投集团具体执行。该模式凭借贴近市场、决策灵活的优势,仅用3个多月就签下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追觅机器人项目,并于今年8月成功下线出口“绍兴造”智能扫地机器人。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聚焦中小企业培育,既要招进来,还要培育壮大。当地建设“十万级洁净车间”,招引半导体等精密制造项目,为初创企业节省上百万元装修成本。同时,余杭区还构建“谋划—落地—建设—投产”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助力一家十余人的功率半导体企业快速实现产业化。


衢州则通过县域协同破解化零为整,将市本级主导产业精准分工至各县域。如柯城区布局光电产业、衢江区对接新材料、龙游县导入人形机器人产业,推动区块差异化发展,避免内部项目争抢。目前,嘉兴、温州等地也在借鉴这一协同招商模式。


从反“内卷”到谋创新,浙江招商的变革不仅是对政策要求的响应,更成为推动产业向创新驱动转型的重要动力,“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良性产业生态正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