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一、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也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推进过程。从“十三五”到“十四五”规划谋划中,党的理论创新的新进展,构成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构架,既成为五年规划谋划的理论支柱,又铸成五年规划谋划中学理上的新发展。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回顾新时代五年规划谋划中,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伟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全文】
——北京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顾海良
二、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扎实落实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点任务,要突出问题导向,破立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打通妨碍商品要素流动的卡点堵点,包括着力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以及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完善有利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体制机制,需加快健全财税体制、深化统计核算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全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黄汉权
三、统筹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
“科学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实践的重要遵循,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着眼“十五五”科学谋划,我们应统筹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良好局面。理论层面,应充分认识“市场”与“政府”互补共生的作用关系和有效边界;实践层面,应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保障产业安全的协同中、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转型中、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程中,深入寻求统筹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的有效路径。【全文】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钟茂初
四、迈向“十五五”:新兴支柱产业发展重点与推进路径
新兴支柱产业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具有增长动能强、业态模式新、技术含量高、绿色底色足等特征,其主要由人工智能、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产业构成。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需要合理规划其发展路径,统筹协调创新政策、财税金融政策、人才政策与数据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渠慎宁
五、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十五五”时期,面对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要求,亟需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驱动引擎和源动力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提速。农业新质生产力,将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动能。为此,需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互融互促,以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振兴、赋能人才振兴、活化文化振兴、引领生态振兴和支撑组织振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钟钰
六、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关键时期,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与国际竞争格局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统筹推进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已成为塑造新发展优势、赢得未来竞争主动的重要举措。对此,需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运行高效、风险可控的创新生态体系,着力强化制度供给、激发企业主体活力、突出人才引领作用、深化区域示范探索、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系统破解发展中的外部挑战与内部制约,扎实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