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01《经济日报》金观平:别让“政绩冲动”妨碍统一大市场
为招商引资,违规给土地、给优惠,人为制造“政策洼地”;为保护本地企业,设置隐性壁垒,甚至在政府采购招标中直接指定交易;为追逐热点项目,不顾自身禀赋硬闯高科技赛道,造成重复建设,加剧产业“内卷式”竞争……当前,仍有一些地方在发展中画地为牢,搞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阻碍。
这种只算本地“小账”、不顾全局“大账”的短视行为,本质上是政绩冲动在作祟。个别地方深陷唯GDP、“一亩三分地”等思维误区,只看重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忽视客观规律,让“看得见的手”变成“闲不住的手”“用错了的手”,不仅滋生了企业投机套利空间,削弱创新活力,还会抑制资源配置效率,形成“政府越补贴、市场越扭曲”的恶性循环。长远来看,难免给当地发展留下“烂摊子”和“后遗症”。
校正政绩观,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发表的《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文中明确要求“清除顽瘴痼疾”,其中重要一条是“着力纠治政绩观偏差”,对违规招商引资、搞地方保护、新官不理旧账等行为,及时批评纠正,对性质恶劣的严肃追究责任。
纠治政绩观偏差,需要强化对干部的引导,扭转思维误区,防止政绩冲动。既要防止“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项目冲动,又要防止不顾财力、无视风险、盲目举债的投资冲动,还要防止只追新兴产业风口、忽视传统产业升级的误区。必须引导地方服从和服务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要求,不能自行其是。
引导与考核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考什么”决定着“干什么”、左右着“怎么干”。当前,干部考核体系存在“潜绩”指标设置难度较大、差异化考核实施困难等问题,仍需在细化考核指标、强化分类考核上下功夫,比如将“市场壁垒清零”纳入地市考核,将“招标公平性”纳入营商环境评估。要健全问责机制,以铁规矩、硬杠杠严查惩治政绩观偏差、错位。
客观来看,地方保护等乱象背后,存在政绩考核的压力、地方财政的焦虑、资源竞争的本能以及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等问题,也与治理能力欠缺有关。
破除政绩冲动,要求广大干部提高把握和运用经济发展规律的能力,厘清权力边界,勇于探索新路,多做造福群众、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从过去拼资源、拼政策,主动向拼营商环境转变。要沉下心来培育特色产业生态,厚植互利共赢的土壤,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在融入和服务大局中实现更大发展。
02中财委会议释放“反内卷”新信号
2024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这一举措如一颗石子投入经济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随后,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的印发,到2月份公平竞争座谈会的召开,再到政府工作报告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纳入关键任务,相关政策举措不断推进。
近期,17家重点车企主动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治理平台“内卷式”竞争规定,这些都彰显了在经济领域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决心与行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成为上半年经济领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在下半年,这项工作有望加力推动。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并且强调,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等。
不同于2015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轮“反内卷”明确将“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列为核心任务,并强调“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这一系列举措为各行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预示着市场将迎来更为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1)反内卷集体减产
随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直指“内卷式”竞争治理,明确提出“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各行各业迅速响应。7月2日,A股市场钢铁、光伏等板块掀起涨停潮。市场情绪提振的背后,是各行各业吹起的“反内卷”号角。其中,光伏、钢铁、水泥行业反应敏捷,已迅速开展减产工作。
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宣布自7月起集体减产30%,以缓解行业“内卷式”竞争;中国水泥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明确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在钢铁行业,部分钢厂近期已收到减排限产通知。
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砂石行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也格外引人关注。近年来,砂石行业陷入“内卷式”竞争的困境,形势不容乐观。从价格方面来看,呈现连年下跌的态势。供需方面,严能过剩问题突出,市场供远大于求。
大量资源处于闲置浪费状态,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竞争,企业利润趋零,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从而引发价格战。价格战又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致使企业缺乏资金进行产能调整和技术升级,进而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愈发严重,形成恶性循环。与此同时,资源错配现象愈发严重,大量优质资源被低效利用,而真正具备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却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一定程度阻碍了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2)新提“统一政府行为尺度”
过去四年里,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多个高层会议、文件中被着重强调。
2021年12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时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从六个方面明确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
尤其是最近半年,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被提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举措的高度。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布置2025年重点任务时提及,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其中具体举措包括了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
今年1月7日,发改委出台了《指引》。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善成在介绍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关情况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已开展的工作重点为“五统一、一破除”,即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和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3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
千库网_带箭头破产概念的3d渲染图_背景编号7537292.png
而近期,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再次提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这次会议强调了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五统一、一开放”,与此前的“五统一、一破除”相比,“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是此次的新提法。
王孝松认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强化要素的跨区域流动能力,另一个是打破各类隐性地方保护主义。近年来各地方政府设置的隐性壁垒越来越多,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所产生的限制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要及时纠正妨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隐蔽干预行为。
(3)“反内卷”释放新信号
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在于“内卷式”竞争。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住自己的税收,对辖区内部分产能过剩的企业,或者说对该退出市场的企业进行支持。有些企业实际上利润率已经非常低了,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其实早就应该退出市场了,但地方政府给予了一些保护,包括补贴、税收减免等等,其实也是一种隐形的地方保护主义。”王孝松指出。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月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一些行业出现结构性问题,有的盲目跟风投资,有的跟不上技术更新迭代节奏。一些企业陷入“内卷式”竞争,有的以低价、超低价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有的制假售假、以次充好。这些都突破了市场竞争的边界和底线,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必须加以整治。
“一边行业各环节年产能均超1100吉瓦,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另一边一些地方政府依旧热衷于招商引资、上马项目,给土地、给政策、给资金。”6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以光伏为例剖析了“内卷”产生的原因。其中还提到,近日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自7月开始集体减产30%。在这之前,从6月10日起,比亚迪、一汽、广汽、蔚来、小米等近20家汽车企业公开承诺,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这被市场视为车企“反内卷”第一枪。
随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各行各业对“内卷式”竞争的重视程度提高,市场机构已普遍期待未来更多有针对性的“反内卷”政策出台,光伏、钢铁、水泥、砂石等多个行业有望迎来供给侧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