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中央党媒发声:招商旧招式不灵了,需要新思路!

发布时间:2025-10-28 10:11 标签: 招商引资

01人民日报:公平无偏差 市场添效能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在完善制度规则、打通要素市场、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上持续用力,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稳定、高效、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发展坐标,一地区一领域的发展不断向全国乃至全球延展,新机遇更多、新赛道更宽、新天地更广

当前,政府招商引资、企业投资兴业,与以往有何不同?来自基层的声音颇有说服力。

浙江杭州一名区级政府招商人员直言,“低价出让一块地,再给予税收减免”等旧招式不灵了,现在招商引资需要有新思路。

在广东湛江经营研学公司的一名企业负责人坦言,以前去广西开拓业务总会被所谓的“名录库”卡住,自当地为经营主体“破壁清障”以来,生意顺利多了。

一难一易,尽显营商环境之变,也折射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促进公平竞争、激发市场活力方面的成效。

市场经济的活力来自公平竞争。过去有一段时间,一些地方投入各种资源制造“政策洼地”、争取优质企业落地,招商引资异化为“比地价低、拼补贴多、争优惠大”。“名录库”“特许经营权”“独家协议”等名目,成了加剧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正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题中应有之义。

促进公平竞争,关键是推动各地发展模式从零和博弈转向协同发展。国家层面,《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出台,为各地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法治指引。地方层面,各种制度创新不断涌现,推出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创新推动“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推行“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一摞证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比拼“政策洼地”转向打造“服务高地”,能为经营主体成长壮大带来更多滋养。

促进公平竞争,不仅要有改革举措,更要优化制度供给。健全政府不当干预市场竞争行为治理规则,细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配套规则,完善数字经济领域公平竞争规则……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在完善制度规则、打通要素市场、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上持续用力,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稳定、高效、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没了地方保护,地方企业就一定发展不好吗?江西创设“公平竞争审查评估”机制后,江西石城县城投公司建充电桩的特许经营权被取消,其他投资者顺利入场。直面市场竞争,县城投增装大功率重卡充电桩,每月增收2万多元,升级既有充电桩,每月降低成本约7000元,企业更具竞争力。可见,打掉壁垒,市场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竞争力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

一个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全社会创造力、活力的丰厚土壤。当物流通道更加高效顺畅、经营主体被平等对待、执法监管更加规范、“内卷式”竞争被扼制,资源配置效率还会进一步提升,市场潜力还将持续释放。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发展坐标,一地区一领域的发展不断向全国乃至全球延展,新机遇更多、新赛道更宽、新天地更广。

“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找准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定位、角色和比较优势,围绕公平、高效等关键环节打磨政务服务,方能实现“得其大者兼其小”的效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新动能。

02人民日报:反“内卷”需要增量思维

(李 郑 本报评论员;焦翔 中国能源报副总编辑)

李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产业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今年以来,反“内卷式”竞争,光伏行业更加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集中整治的重点,其出现“内卷式”竞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焦翔:近半数中国光伏企业实现同比减亏或增长,这关键国家、行业和企业在多管齐下、协调应对“内卷式竞争”方面是有成效的,但行业盈利拐点尚未出现,不可忽视解决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过去严重,一些地方以融资、税收、用地等优惠政策吸引光伏项目落地,部分企业以“价格战”开拓市场,创新不足,同质化,最终导致需需失衡。

李挽救:实际上,“内卷式”竞争不仅仅存在于光伏行业。在新能源汽车、电商、外卖等领域,都出现了过度压低价格的“内卷式”竞争问题。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如何认识“内卷式”竞争现象?

焦翔: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形式,有形成竞争能力优胜劣汰。然而非,主体的“理性”选择,汇聚起来就可能宏观层面的“理性”现象。“内卷式”竞争就是一个典型的“合成谬误”,最初是市场失灵的问题,也最初是一些不当干预的问题。

着眼历史,供不应求下的竞争不充分和供大于求下的竞争过度,都会在发展进程中动态调整。“有形之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则使得这一过程的违法效应降低,促进经营主体自身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相统一。因此,政府在反“内卷”中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今年以来,中央层面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整治地方招商引资乱象,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各主管部门约谈相关企业,引导市场竞争从无序走向小区。比如,要求企业不得低于销售成本,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政策引导作用。

李保:从企业视角出发,“内卷式”竞争也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文艺界有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可以跨界来为“内卷式”竞争敲警钟。对企业来说,低价同质竞争或许可以“卷死对手”,但成企业要主动走出“囚徒困境”,就要通过差异化竞争、质量化提升,开拓增量的蓝海,在新的缺陷占得先机。在价格下跌的背景下,一些光伏企业依靠科技创新率先走出“内卷”,就是印证。

焦翔:从原料、市场、技术“三头在外”到产业规模、生产制造和技术水平“三个世界第一”,中国光伏行业的“逆袭”本身就证明了科技创新的。企业能够穿越周期,依靠的还是科技创新的力量。比如,隆基绿能背接触组件电池效率突破26%,创造了世界硅晶组件效率新纪录,带动这个新产品二代组件出货量高达4吉瓦,突破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表明,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从“拼消耗”转向“拼创新”,企业才能走出“内卷”的死胡同、拓宽价值的新空间。

李挽救:推动产品出口、企业出海,也是拓展增量的有效路径。

焦翔:英国能源研究所8月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5》报告显示,过去10年全球光伏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5.8%,但在全球能源重点中的重点依然严重。说明,全球可再生能源需求潜力依然巨大,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出海前景。要继续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企业走出去,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拓展这一更大空间。

李纠:不是已知的存量中进行零和博弈,而是勇于到未知的疆域开辟新大陆,以增量思维处理好几个对关系,对于今天的企业家来说最紧迫的是: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拒绝饮鸩止渴的规范循环;处理好个体与整体的关系的追求,“水大鱼大”的多赢;处理好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对内向创新要价值增量,对外向全球要市场增量。这样,各个行业才能避免“内卷式”竞争,汇聚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更流畅的蓝海里,“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下一个中国”,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