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调研 | 从 “空楼宇” 到 “产业巢”的实践路径,招商引资从业者的实战参考

发布时间:2025-09-01 09:42 标签: 招商引资

在贵阳市云岩区大营坡核心地段,200米高的中建大厦挺拔矗立。这座曾入驻率不足10%的写字楼,如今已聚集160余家企业,2024年产值超百亿元,成为贵州 “大抓招商” 浪潮中楼宇经济崛起的生动注脚。


“从南京返乡时,没人想到这栋楼能有今天的热闹。” 贵州融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建森望着车水马龙的城市景象,语气中带着感慨。2017年,这位在外打拼多年的贵州人带着团队回到家乡,用8年时间书写了一段 “以楼招商、以商兴城” 的实践样本。


从 “异乡经验” 到 “本土深耕”


2017年的贵阳,正处在城市发展的加速期。观山湖区高楼林立,却鲜少有成熟的产业运营模式,楼宇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 “垂直载体”,尚未形成清晰的发展路径。此时,在南京从事园区运营与企业孵化的王建森,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回到贵州。


“作为贵州人,总觉得该为家乡做点事。” 王建森坦言,最初对贵州的营商环境并不熟悉,选择返乡更多源于乡土情结。但回到贵阳后,这里“座座高楼平地起” 的城市活力,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可能。


彼时的贵州,正从 “基建大省” 向 “产业兴省” 转型。王建森发现,与南京成熟的园区经济不同,贵阳的楼宇资源丰富但运营粗放,许多写字楼面临 “招商难、留商难” 的困境。“南京的园区配套完善,但贵州的楼宇更需要‘从0到1’的服务体系。” 凭借在南京积累的产业运营经验,王建森的团队将目光锁定在楼宇经济这片 “蓝海”。


创业初期并非一帆风顺。2023年接手中建大厦时,这座由中建四局开发的7.25万㎡写字楼,入驻率不足10%,大量空间处于闲置状态。“当时刚过疫情,企业投资意愿低,3000万元的前期投入像‘压宝’。” 王建森回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疲软的市场中找到精准定位。团队最终确定 “高端品质 + 五星服务” 的方向:从硬件上升级装修风格与设备配套,从服务上打造 “超越二房东” 的全周期体系。


如今再看,这个决定恰好踩准了贵州营商环境优化的节奏。“2017年回来时,工程类企业多;现在新媒体、大数据企业成主流。” 王建森感受到的变化,正是贵州产业结构转型的缩影——政府招商定位更精准,企业服务更主动,从 “被动审批” 到 “主动上门” 的转变,让商业环境持续升温。


从 “空楼招商” 到 “生态集聚”


“企业选择落地,不只看场地,更看能否解决后顾之忧。” 从选址到运营,无一不体现贵州融合控股集团“共建共享、共创共赢” 的运营理念,这也是中建大厦入驻率从10%跃升至80%的核心密码——服务。


一站式办公的 “吸引力” 是招商的第一把钥匙。2023年,中国首个抖音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在贵阳选址。“他们需要L3级安防标准的办公场地,传统改造周期至少60天。”王建森的团队展示了“贵阳速度”:政企联合专班驻场,设计施工24小时轮班,最终在云岩区政府见证下,2300㎡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从图纸到交付仅用了26天。而如今,这个基地已成为全国数字经济落地的标杆案例。


而这样的 “定制化服务” 并非个例。中核集团贵州事业部初来乍到时,因项目未完全落地而缺乏装修资金。贵州融合控股集团为他们量身打造了200㎡临时办公区,三个月后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扩容至1400㎡。“后来他们把贵州选址经验当成全国标杆,还自己买楼按我们的标准扩建。” 王建森笑着说,这种 “先服务后盈利” 的模式,让越来越多企业选择留下。


据介绍,贵州融合控股集团将服务分为三个阶段:前期解决 “落地难”,提供拎包入住的一站式办公,节省企业装修、设备采购成本;中期解决 “运营难”,对接贵州大学、贵阳职业学院等高校建立人才输送通道,联合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定期举办银企对接会;后期解决 “发展难”,搭建企业交流平台促成资源嫁接。


透明化运营的 “信任感” 成为他们难以复制的优势。“传统写字楼租1000㎡实际只能用500㎡是很常见的事情。” 贵州融合控股集团则是打破了这个“惯例”,“企业不用为虚假面积买单,成本降了,自然愿意来。” 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企业认可,更被贵阳市政府作为规范楼宇运营的典型推广。


如今,中建大厦已聚集73家标杆企业,形成数据标注、软件研发、智能算法等多元生态。2024年,大厦内大数据相关产业营收达3.7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4.5亿元。“不是我们招来了企业,是我们搭建的生态留住了企业。” 王建森说。


从 “单打独斗” 到 “合力共赢”


“招商不是企业的‘独角戏’,而是政府与市场的‘协奏曲’。” 在王建森看来,中建大厦的蜕变,离不开云岩区 “一楼一策、一楼一业” 的精准施策,更折射出贵州招商环境 “服务更贴心、流程更简洁” 的深刻变革。


政府的主动作为是招商的重要推力,流程简化便是最直接的感受。“过去办执照要跑半个月,现在企业落户当天就能拿到证。”王建森感慨道。近年来,云岩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安排,把楼宇作为承载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的重要载体,密切关注入驻企业的动态、落地企业的需求以及项目招商信息等,从而做到对相关情况了如指掌、动态掌握并能够及时响应需求。


站在新起点,贵州融合控股集团的规划图早已绘就。“中建大厦只是起点,我们要复制这种模式,打造更多特色楼宇。” 在王建森的计划里,未来三年发展规划清晰明了:在贵阳打造3-5栋综合楼宇、2-3栋特色楼宇,重点布局大数据、科技两大领域。


目前,贵州融合控股集团已启动贵阳壹号项目,10000㎡空间将按 “数字园区” 标准打造,预计三个月内完工;而未来方舟东懋中心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计划引入更多数据标注、智能算法企业。“大数据是贵州的优势,我们要跟着政策风口走” .王建森憧憬,未来提起贵州的楼宇经济,人们会想到这里有最完善的服务、最优质的生态、最蓬勃的活力。


“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企业没有理由不来。” 对于贵州 “大抓招商” 的未来,王建森充满信心。贵州融合控股集团将继续做 “政府与企业的桥梁”,把更多企业 “请进来、留下来、发展好”,为贵州数字经济战略贡献力量。


从返乡创业的初心到楼宇经济的标杆,从10%的入驻率到年产值百亿的跨越,贵州融合控股集团用实践证明:招商不是简单的 “引进来”,而是用心的 “留下来”。在贵州大抓招商的浪潮中,这样的故事正在更多地方上演,共同书写着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