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一、当前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
从经济环境来看,全球贸易摩擦不断,世界贸易一体化进程存在中断风险,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尚未成熟,投资者也持观望态度。
从发展环境来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尚未形成,区域间资源配置的能力参差不齐,同质化竞争激烈;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发达地区政策配套、行政服务、机制创新已走在前列,后进区域追赶难度大;创新生态尚未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模式还需进一步探讨。
二、先进区域的创新与实践
(一)上海:深化改革,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在招商引资方面,上海市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外资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通过举办国际投资促进大会、进博会等重大活动,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吸引全球优质资源汇聚。
(二)广州:机制重构,构建体系化招商格局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发布后,传统政策奖补模式受限,亟需协调更多招商资源来弥补政策缺口。而招商部门横向协调能力有限,为此,广州发布了《关于新时期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组建了市投资发展委员会,重构集成式体系化的招商格局。
(三)合肥:模式创新,重构招商服务新生态
合肥多年在招商引资新模式领域不断深耕,创新推出“以投代补”的资本招商新生态,同时建立了风险容忍机制,允许早期资金的一定比例亏损,获得了重大成功;同时合肥成立了全国首个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组建了全国首个场景工作专班,全流程场景促进服务,推动了亿航智能、微构工场、国电高科等37家新赛道领军企业落地合肥。
(四)杭州:政策配套,深耕营商环境
多年来,杭州在产业政策、资金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不断创新,构建了产业发展的新生态,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同时,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环境招商”思路。坚持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以打造产业生态圈为关键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创新生态招商引资上走在前列。
(一)明确方向,做好战略规划
各级政府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深入研究市场需求、技术趋势和未来增长点,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差异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和目标企业。
1.立足产业发展,明确规划指导
招商引资是长期的经济布局和生态构建,招商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长期规划,确定“规划指导工作”的思路,做好“产业规划”“园区规划”“招商规划”等战略规划。
2.聚焦项目谋划,夯实招商引资基础
重大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
(二)职能转化,打造服务型政府
1.强化平台招商
“管委会+公司”已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产业运营的操盘手,“管委会+公司”就是为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把原来由管委会独自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开发建设运营职能,转变为由管委会和公司共同承担。
管委会主要是履行把方向、谋大局、优服务职能;而市场化投资和运营服务,则交给专业的开发区公司来运作。
2.做好企业服务
(1)匹配惠企政策。
(2)增强企业服务能级。
(3)强化招商队伍建设。提升招商人员行业研究、商务谈判、链式招商的能力。
(三)模式创新,从“拼政策”到“拼生态”
1.资本招商:以股权投资替代直接补贴
运用“投行思维”开展资本招商。加强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的合作,设立或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通过基金招商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率,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2.场景招商:以市场机遇吸引创新型企业
当前招商引资,不仅仅是落项目,还要帮项目找订单。
政府需要通过定向征集应用场景,发布投资机会清单,开展场景路演和对接活动,吸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落地。
3.以商招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未来,企业应逐步成为区域内招商引资的主力军,发挥其市场敏感度、行业资源及产业链优势,寻找并引进上下游合作伙伴及优质项目。
政府则需扮演好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通过搭建平台、优化环境、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激发企业招商积极性,形成政企联动的良好局面。此外,鼓励企业间建立紧密合作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发展,从而实现“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4.合作招商:拓宽招商渠道
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拓宽招商渠道、提升招商质量的重要途径。区域应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地区、省内外各地交流合作。
5.外资招商:链接全球,提升国际化水平
主动链接海外资源,加强与外国商协会、经贸组织的合作,挖掘外企投资意向。
(四)环境优化,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
1.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数字化改革: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数字化改革,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例如成都市通过行政审批改革吸引英特尔、戴尔设立研发中心。
全生命周期服务:从项目签约到投产提供全程跟踪,解决企业用地、用工、融资等难题。例如深圳市设立企业服务专班,提升企业获得感。
2.强化要素保障
人才配套:通过住房补贴、落户、子女入学等政策吸引高端人才。例如杭州市推出“人才码”集成服务,覆盖创业、生活全需求。
基础设施升级:建设专业化园区,完善交通、能源等配套。例如宜昌市白洋化工产业园通过高标准基建吸引化工企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