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中央清理税收返还,各地招商引资有哪些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8-26 12:24 标签: 招商引资

01案例:政策变局,如何构建招商新机制?

去年7月,市委发出办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两件大事”动员令。大英招商团队闻令而动,然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同步落地,如同一记重锤,让习惯依靠传统土地减免、厂房代建等优惠政策的招商团队无所适从。

“传统招商的路,走不通了。”一时间,整个招商团队陷入了困惑与迷茫。

面对困境,大英县委、县政府迅速反应,“1+2+3+N”招商工作机制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以1个集成专班为总抓手,以县商务经合局、县产投公司2个平台为核心,联动大英经开区、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园区为承载,并融合党政领导、行政部门、行业商协会、返乡成功人士等N方联动力量。这一机制打破了部门壁垒,整合全县资源,从根本上重塑了全县招商格局。

机制创新更需要专业支撑,大英县从全县选调“通政策、懂产业、善谈判、有资源”的骨干,围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行业深耕细作,形成了全县“一盘棋”的招商合力,并创新实施“五问两算”招商模式——即在项目洽谈阶段深入“问行业、问实力、问团队、问技术、问市场”,并精细“算回报、算代价”,贯穿项目洽谈到落地投产全过程。

“五问”环节精准研判项目质量,从源头控制土地资源闲置、低产和浪费的风险。得益于此,大英县新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同比分别提升36.6%、23.4%和11.2%。

有了前期“五问”筑牢项目质量地基后,大英招商团队针对项目进一步开展“算回报、算代价”的“两算”评估。旨在深入核算企业与政府投入产出,全面评估项目综合收益,审慎权衡其隐性与显性成本。在今年项目落地承接过程中,大英招商团队对80余个深度洽谈项目进行多维度核算,综合考量政府回报率,拒绝了25个不能平衡政府投入和回报的低效项目,并及时终止13个低质项目,使得项目回报率大幅提升52.5%。这标志着大英招商工作从“广撒网”向“精准捕”的战略转变。

河北华旭化工项目的争夺,无疑是对大英新招商机制的首次考验。彼时,其他地方政府已虎视眈眈,常规的“拼土地减免”“拼厂房代建”“拼基金入股”等优惠政策比拼早已白热化。

大英招商团队毅然跳出即刻见效的“政策洼地”思维,将目光投向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天然气资源禀赋与产业协同潜力。

招商团队深挖天然气资源禀赋,精确计算产业配套成本,做到满足华旭公司年需3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核心需求同时,还就地取材于园区内蓥峰化工生产的5万吨液氨,使用园区其他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作为生产辅料,从而变废为宝。这一构想有效满足了项目对关键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更巧妙地将其嵌入园区现有的产业生态,一个绿色、高效的循环经济链条迅速成形。

新机制衍生新战法,循环经济链条的构建,不仅精准对接了项目的核心诉求,更在极短时间内显著提升了园区产业的整体协作配套能力,使大英县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其独特的“价值高地”魅力展露无遗。

02案例:没有优惠政策,如何打好招商引资“合力战”?

人是干事创业的核心因素。如何激发人的能动性、创造力、战斗力,秀洲全员招商见成效。

“在秀洲,‘领导重视’不是一句空话。”区投促中心一位资深招商专员告诉记者,在秀洲,区领导、各平台“一把手”、各部门负责人深植“项目为王”服务理念,针对项目落地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帮助统筹协调想办法、敢拍板,“领导支持让我们在前线招商谈项目时更有底气、有信心。”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秀洲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坚持全员招商、链式招商、定制化招商,最大限度凝聚各类渠道和资源抓招商,由此形成“秀洲战力”,能打好招商引资“合力战”,并扩大战果。

正是看到了近两年来秀洲在招商引资上的崛起之势,不断有兄弟城市来取经。区投促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秀洲特色”的招商引资核心经验就是“1736”招商工作体系——“1”是区投促中心,负责整体规划和协调推进;“7”是七大开放主体,承接项目落地;“3”是上海、深圳、苏州等三大驻外招商工作部,精锐齐出、一线作战;“6”是六大国资公司,涉及金融服务、人才引进等综合配套,确保项目顺利推进。“1736”招商工作体系构建了项目招引落户的全过程服务体系,形成了全区招商“一盘棋”的大格局。

搭平台成就人,压重担锻炼人,优机制激发人。今年,长三角(嘉兴秀洲)招商引才服务有限公司调整优化人员考核评价机制,用好正向激励机制,组织全员开展招商专业技能大练兵,提升招商团队战斗力。

“面对新形势,我们要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做好招商工作,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招商人员必须是多面手。”区投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锻造队伍、提升自身战力,秀洲招商引才聚资源、成合力还体现在发挥党建联建的“红链”作用上。在持续深化招商与企业、商会、协会联动基础上,区投促中心大力开展党建联建,通过“组织共建、队伍共育、资源共享、发展共谋”的“四共”模式,构建“党建+招商”融合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党委统筹、部门联动、企业参与、社会协同”的招商格局。

03案例:如何构建三位一体招商模式?

今年以来,泉州开发区以“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为抓手,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创新实施“基金+飞地+赛事”三位一体招商模式,构建全链条、多维度的招商生态体系,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量质双提升。

(1)构建“基金招商”模式 激活产业升级“强引擎”

多元拓展基金体系。积极对接优质产业基金和头部投资机构,聚焦泛半导体、新材料领域,新设规模5亿元的“冯源仁芯”股权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前期资金募集。同步引入规模超7亿元的“冯源聚芯”“冯源安柏”两支异地基金迁驻开发区,实现基金招商“零”的突破。

基金赋能项目落地。充分发挥基金“以投促引”“以投促产”的杠杆效应和招商功能,建立国有资本跟投机制,由开发区投资集团出资1600万元联合泉州发展集团设立“泉创芯瞳”专项基金,以增资方式投资世瞳科技3000万元,并带动华福资本跟投,推动企业总部从上海整体迁入泉州市,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税收贡献不低于1600万元。

(2)打造“飞地招商”平台 构建区域协同“新生态”

跨域设立科创飞地。采取“政府支持、国企承建、专业运营”模式,联合市科技局、工信局及泉州发展集团,创新设立泉州开发区上海科创孵化园,通过共建产业链协同平台、跨区域技术创新联盟,力争实现“上海研发+泉州制造”“飞地孵化+泉州量产”。园区自今年2月揭牌以来,已对接储备项目36个,签约高速室内定位传感、中和抗体筛选技术等多个新质生产力项目。

双向对接科创资源。建设“技术前哨站”,服务本地企业对接长三角优质科创资源,提供异地研发、科创人才、共享平台、资源对接等支撑,并引导长三角优质科创项目到泉州市转化落地,目前已推动蛮酷科技、蔚复来科技等企业在开发区设立全资子公司。

多维政策赋能保障。出台《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基础建设若干措施》等政策,对入驻上海科创孵化园的企业视同区内企业进行专班帮扶服务,对申报科技创新、人才服务等惠企政策予以指导、帮助和支持,满足相关条件的入驻企业给予3万元至670万元不等的资金奖励。

(3)优化“赛事招商”机制 开辟项目落地“快车道”

高标准举办赛事。举办首届“清濛杯”科创大赛,设置“百万科创大奖”,面向全国以赛为媒、以赛聚才,在杭州、深圳、泉州等地举办三场分站赛、一场总决赛,吸引全国114个优质项目参赛,涵盖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聘请知名投资人担任“科创召集人”,提升赛事影响力。

全方位跟踪服务。依托赛事平台严格筛选优质项目,组建招商小组开展深度产业调研、资源对接、实地考察及跟踪服务,打造“赛事选拔—资源匹配—政策赋能—全程服务”全流程保障体系,实现从“赛场选马”到“落地生根”的无缝衔接,通过赛事共遴选出12个具备高成长潜力的优质项目,推动6个获奖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