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01党媒信号:有效治理“内卷式”招商乱象!
招商引资是地方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提升营商环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发展、培育经营主体、带动居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招商引资过程倒逼地方政府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法治保障,从而系统性提升营商环境。通过精准引入外部项目与资本,能够有效优化区域内外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的配置效率,使资源流向更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同时,招商引资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不仅能带来增量投资,而且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前沿管理模式和成熟市场经验赋能本地产业,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更具韧性和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本地局部利益,为争夺更多投资和项目,违规实施税费、用地等各类优惠,人为制造政策洼地,使招商引资陷入盲目无序竞争,出现招商引资乱象。这些短视行为干扰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显著降低了资源要素整体配置效率,阻碍了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这种扭曲的竞争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量项目重复建设和产业同质化发展,引发部分行业严重的价格内卷,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和产业创新升级的动力,制约了全国统一大市场规模效应和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发挥,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鉴于此,破解部分地方“内卷式”招商乱象势在必行。
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再到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部署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党中央对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的要求越来越明确,旨在打破过去拼资源要素、拼土地政策、拼财税补贴的“内卷式”招商。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进一步释放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信号。规范地方招商引资,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从根本上消除地方招商引资乱象,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动要素资源在全国高效配置,增强各地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各地将招商引资工作重点从拼财税、土地等政策优惠,转移到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上来,建立规范招商、良性招商新模式,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同时,对有效防止重复建设、营造良好产业竞争秩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让公平竞争审查和监督问责“长牙亮剑”。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制定新兴行业、传统行业公平竞争审查细化标准,出台并动态更新招商引资行为负面清单,严格禁止各地在招商引资中违规实施财政、税费和用地优惠,惩处突破环境资源制度和政策规定、违规举债招商引资等各类不当招商引资行为。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招商引资行为公平竞争审查抽查或专项治理行动,对违反招商引资政策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依规依纪严肃问责。加大对负面案例的通报力度,发挥警示作用。
鼓励地方构建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鼓励各地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分析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开展市场化招商机制改革,以市场化方式统筹利用土地、厂房、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资源要素。推动各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精准合规挑选招商工具,以全方位的产业服务培育产业生态。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促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流程、承诺等更加公开透明。健全地方招商引资决策和评价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大力推进科学、精准、合规招商引资。鼓励地方政府探索形成招商引资共享机制及具体办法,推进首谈地和承接地的招商指标、经济指标、财政分成等分享。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弱化地方政府“重投资、轻消费”动机。部分地区为争取更多税源,政府往往会更有动力招商引资。基于此,需要在健全地方税收体系、提高地方自主财力的同时,建立增值税横向分配机制,按照“生产地征收、消费地分配”的思路确定各地区增值税收入分享比例。优化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减少短期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等权重,增加创新能力、绿色发展、社会效益等指标权重,研究并试点跨地区增加值核算分配等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统计核算制度改革,全面推广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有效避免由于注册地与经营地不一致、经营地与统计地不一致导致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行为;针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发展需要,及时研究制定新型统计监测指标。
02拒绝低效内卷:在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上海江苏浙江联合招商
7月23日,2025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在浙江嘉善举办。
说到毗邻地区的产业发展,总让人想到“内卷”,互相招商引资,竞争激烈。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在两省一市交界处彼此相邻,今天在同一个场子里招商,都用“示范区”一张牌子,一下打开了格局。
不过,一些与会企业家发现,三地的招商方向仍有相似之处,“若要把联合招商的工作做到实处,大家要把分工讲好。”一位负责招商的政府干部说,“考察周边配套、人口密度、上下游产业链等,大家各自的优势分别是什么?”
其他领域中,一体化的发展是“求同存异”,而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布局上,相比共同点,青浦、吴江、嘉善更要错位发展,寻找差异,这在示范区已成为共识。
三地要立足各自细分赛道,让企业投资各取所需,以此为目标,示范区不断优化尝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牵头两区一县,创新搭建统一交流平台,探索更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
如今联合招商,已有了名正言顺的“身份”——2023年7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揭牌成立,涵盖青浦、吴江、嘉善三个园区,并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目前,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正在申报国家级高新区。
青浦区包括朱家角、金泽、练塘3个子园,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吴江区推介汾湖子园,主攻新一代技术产业招商,做精高端装备产业、做优绿色新材料产业。
嘉善县委常委、姚庄镇党委书记吴昊峥在招商会上推介姚庄子园,主要在水乡SOHO重点导入高端软件信息服务类项目以及总部经济项目,在西片工业用地重点导入华为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打造专业化中试加速及智能制造空间。
“以往单独招商,能够接触到的资源有限,联合招商一下把视野打开了。” 吴昊峥说,“青浦和吴江的企业说不定能与嘉善开展产业合作,我们之间地理位置非常近,开车二三十分钟,不用再绕着弯子到更远的地方。”
另外,打破行政壁垒,让各类要素更自由流动,这是示范区的工作重点,也是跨省域高新区的建设重点,“企业投资时能够打开心结,既然政府如此鼓励,我们也能放开大胆按照市场需求自由选择。” 上海齐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负责人朱夏说,他所在公司立足上海,有意将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
前期,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已出台一系列支持跨省域高新区和水乡客厅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
《关于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试行)》共12条,包括强化改革集成、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域协同、强化要素互认共享3方面内容,资金扶持主要聚焦科技创新及产业创新融合等方面,对跨域项目、标杆性引领项目进行政策扶持,扶持方式根据相关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按比例支持。
《关于促进水乡客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主要包括加速产业高质量集聚、鼓励政策一体化覆盖、支持“会展演赛旅”联动、鼓励产业协同创新、强化要素资源保障五方面。
今天会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体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在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优化涉企监管审批、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高人才服务水平、完善金融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法治化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29项重点任务。到2025年底,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市场公平竞争、人才要素流动等方面解决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到2026年,将在跨区域法务协同、纳税服务体验、跨域审批机制等重点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到2027年,将形成一批一体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为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联合招商会上,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青浦园区、吴江园区、嘉善园区3个分园正式揭牌,整体上将构建“一芯引领、两廊带动、三片协同、多点支撑”的战略空间布局,着力将西岑科创中心打造成为具备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高新区创新策源之“芯”,建设G50数智创新走廊、蓝色珠链生态价值绿廊,布局东部转移转化、西部高端制造、南部科创·服务三大功能片区,加快建设朱家角工业园、练塘工业园、汾湖创新经济产业园、汾湖科技创业园、祥符荡创新中心等产业园区和创新载体,同时联动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示范区全域,打造“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联动发展框架,引领带动示范区全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