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国家部委+多地接连发声:整治“内卷式”招商引资!

发布时间:2025-08-05 16:19 标签: 招商引资

01整治“内卷式”竞争,国家部委、多地接连发声

712日,第22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第七届中国一汽红旗嘉年华举行开幕式,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出席并宣布开幕。

在现场,比亚迪、鸿蒙智行、理想等展位人头攒动,多款新能源车型引人瞩目。黄强提到,我们欢迎更多新能源车企来吉林投资兴业。

他提到,“希望企业之间加强协作、相互促进,避免‘内卷式’竞争,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繁荣汽车市场。”

避免“内卷式”竞争是近期外界关注的重点。

7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到,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近期,针对整治“内卷”,国家部委已多次提要求。地方层面,也有多位省级党政一把手发声。除上文提到的吉林省之外,还有陕西、内蒙古等地。

79日,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调研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他提到,各级各部门要着力清理废除妨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规定和做法,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和招商引资行为,提高招商引资质效。

77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王莉霞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会议提到,要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规范招商引资、涉企执法行为,解决企业“内卷式”竞争等问题。

一个重要背景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而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统一的政策、规则和标准,同时破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尤其是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在顶层设计层面,中央已经指明了方向,即“五统一、一开放”:

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

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从实践层面来看,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关键在于各地协同发力、破除壁垒。

具体而言,地方需要从多维度着手,比如要清理整治市场准入壁垒,要推动市场设施互联互通、打通制约人才流动的“堵点”“卡点”。此外,还要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让要素资源顺畅流动、高效配置。

今年以来,地区“小循环”正逐步被打破,市场壁垒逐步拆除,区域间贸易更加顺畅。

但“内卷式”竞争也让众多企业深受其害。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而“内卷式”竞争是一种围绕特定市场空间的低质竞争、重复竞争,并未带来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反而导致整个行业利润下降。

如何破局?

需要政府重拳整治市场乱象。

近段时间以来,国家部委已多次提到“整治”。比如,工信部此前提到,正综合整治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问题、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等;市场监管总局也在近期召开了2025年第四次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提到“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强化反垄断监管执法”。

需要企业练好“内功”。

“内卷式”竞争背后,反映的是企业创新乏力的现实。如果不能通过创新带来增量价值,就会陷入低水平的存量竞争。以汽车行业为例,由于自主创新力度不够,不少车企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上出现同质化,“千车一面”导致市场竞争陷入低水平的价格战和营销战。

因此,一方面,企业要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保证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塑造品牌等方面发力,另一方面,还要拓展国际发展市场等。

02多地提要求:破除招商引资内卷

在整治“内卷”方面,近期,多地进行了部署。

717日,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委书记刘宁提到,“要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实施招标投标领域改革攻坚,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同日,江西省委书记尹弘主持召开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提到“大力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着力解决涉企执法和拖欠账款问题,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也是在7月17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到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健全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当前,我国正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7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

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就必须整治“内卷式”竞争。

提到“内卷式”竞争,很多人都会想到光伏企业、电商行业、汽车企业等。毋庸置疑,这些行业都是当前“内卷”的高发行业,官方已采取多项举措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比如,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但“内卷”并不仅仅存在于企业之中。

地方政府之间“内卷”与企业之间“内卷”往往存在关联性,有些地方政府的“内卷”行为不仅通过直接政策工具诱导企业参与非理性竞争,更通过绩效制度和资源配置机制塑造企业的竞争模式。

74日,中国商业法研究会副会长孙晋在《人民法院报》上撰文谈到了整治“内卷式”竞争。他认为,“内卷式”竞争不应仅局限于企业和行业,地方政府也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对象。地方政府之间内卷具有源头性,会影响和加剧企业和行业内卷,需要优先和重点整治。

地方政府的“内卷式”竞争,更多体现在招商引资方面。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为“拼经济”,招商引资“十八般武艺”层出不穷。但随着竞争加剧,“内卷”愈演愈烈,一些地方开始“挖墙脚”,搞“补贴竞赛”、打造“政策洼地”,甚至不顾发展实际,导致产业规划同质化。

地方这种“血拼式”的招商模式,干扰了要素合理流动,降低了资源要素整体配置效率,阻碍了经济循环畅通,一定程度上导致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制约了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的有效发挥。

如今,招商引资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近期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

6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明确,国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保障各类经营者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政府要发展经济,不“卷”补贴,拼什么呢?拼服务,要比拼高质量的服务,比拼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

03《中国税务报》:发挥财税引导作用 抑制“内卷式”竞争

(作者:田志伟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十分突出。从根源上化解“内卷式”竞争,需深刻剖析“内卷式”竞争的成因,以问题为导向,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角度推出综合整治举措,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1)“内卷式”竞争的内涵与特征

“内卷式”竞争通常被认为是某一经济主体为抢占有限的市场及资源而进行的过度竞争。在“内卷式”竞争中,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却无法带来整体效益增长,市场也处于低效率状态。“价格战”是“内卷式”竞争的常见表现形式,竞争产品往往具有相似的功能、相近的质量等,企业通过不断降价,甚至给出低于成本的售价来争取市场份额,是一种非可持续性的竞争模式。

“内卷式”竞争的特征主要有:一是竞争主体超饱和。当某些行业存在较好发展前景或适用较优惠的政策,可能会吸引大量资本涌入。但有限的市场需求难以消耗扩张的产能,从而导致市场中的经济主体处于超饱和状态。二是竞争产品同质化。“内卷式”竞争不是创新性的竞争,而是同质化的竞争。企业通过降低价格、加强营销等方式销售产品,常常忽略设计创新与产品质量。三是市场表现低效率。不同于有序竞争,“内卷式”竞争对市场整体的影响是消极的,不断降价的行为不仅减少企业盈利,还会破坏市场创新环境,从而导致整体效益降低。

2)“内卷式”竞争的成因分析

“卡脖子”技术难突破。一方面,由于无法突破关键技术,企业难以进入高端市场,只能将大量资源投入中低端产品。而中低端市场容量有限、竞争激烈,不同企业的相似产品失去差异化竞争优势,过剩产能无法化解,只能通过“价格战”“营销战”等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从而走向过度且无效的竞争。另一方面,在过度竞争中,企业在低效的技术和制造领域大量投入,不仅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还使得自主创新能力停滞不前,只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小修小补”,难以实现高端技术的突破。

地方政府横向竞争。地方政府的“内卷”也是“内卷式”竞争的一个重要成因。为发展地方经济,有的地方政府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形成“政策洼地”,大肆招商引资,不仅破坏市场公平秩序,还会分割国内市场,进而破坏国内大循环。有的地方政府未能因地制宜、考虑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盲目跟风建设新兴产业,不仅难以有效推动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反而可能引发低效的同质化竞争,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有的地方政府只重视短期经济增长,而忽略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财政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地方政府重视产能,强调地方生产总值规模,不关心企业健康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形成了低端产业剩产能、高端产业难发展的局面。

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治理“内卷式”竞争

有序竞争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对于盘活市场经济、激发创新活力、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及社会福利。而公平的市场秩序是有序竞争的必要前提条件,使得各类经济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激发各行各业的发展活力和创新潜力。

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建立和维持规则公平,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过度干预对市场带来的扭曲。政府应当承担“守卫者”的角色,维护公平市场环境,而非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应充分发挥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职能作用,助力治理和预防“内卷式”竞争。

为突破关键技术提供财税支持。技术突破能够打破市场固化,从而减少同质化竞争。在这一过程中,精准实施财税政策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完善普惠性创新激励财税政策体系。避免将优惠政策集中在某一特殊行业,这不仅不利于资源公平配置,还可能导致大量资本涌入该行业,带来“内卷式”竞争。其次,应基于研发投入增量给予财税政策优惠。将财税资源更多投向“卡脖子”技术企业,更多向创新投入更快的行业倾斜,鼓励经济主体加大创新投入,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最后,完善“专利盒”制度。“专利盒”制度指对企业通过专利等知识产权产生的收入适用优惠税率的政策。我国对技术转让所得减免所得税政策及高新技术企业适用优惠税率政策类似“专利盒”制度,未来可建立相应财税激励机制,根据企业因高质量专利而获得的利润情况给予财税激励,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的转化。

优化税收分成以规范政府行为。优化税收分成能够改变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从而规范和引导地方政府行为。目前,我国的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体,增值税作为第一大税种,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企业所得税则“六四分成”。为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企业盈利能力而非生产规模,笔者建议,可适度提高企业所得税的地方分成比例,推动增值税由生产地征税逐步向消费地征税转变,使地方财政与企业利润和地方消费相挂钩,引导地方政府从“做大产能”转向“做大消费”,从“大肆招商引资”转向“培育优质税源”,避免“内卷式”竞争,推动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