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一、惠山经开区招商引资核心优势分析
1.体系化招商机制优势。
惠山经开区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构建起全链条招商服务体系,形成区域竞争的核心动能。成立惠山首个市场化国有招商公司(惠山招商产业公司),整合国资平台、社会资本与产业资源,组建覆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数字信息等 9 大行业赛道的专业化团队,通过 “行业研究+ 精准触达+生态嫁接” 模式,2024 年新签约亿元项目62个,包括创芯人区域总部、雷鸟XR整机等辛苦项目。创新推行 “招商专员 + 技术经纪人” 双岗制,招商专员负责项目对接与政策解读,技术经纪人提供技术评估与转化服务,并引入 AI 招商助手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项目信息与区域产业需求的智能匹配,使招商周期大幅缩短、招商效率大幅提升。构建 “在谈项目清单-落地服务专班-投产政策包” 的闭环管理链条,对省市重大项目实行 “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 跟踪服务,2024年市级重大项目开工率达 100%,23个项目完成投资59.86亿元,完成计划的118%,开工率100%,首个绿建三星山姆会员店“当年选址、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封顶”,充分彰显“惠开速度”。推行 “服务专员” 制度,为企业提供 “一站式” 专属保障,涵盖高端人才公寓、子女国际教育、医疗绿色通道等 12 项服务内容。
2.产业集群生态优势。
以 “433” 产业体系为核心,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生态,新能源、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数字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 85%,形成 “链主企业引领-配套企业集聚-创新资源协同” 的发展格局。特色园区载体支撑产业升级,坚持“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品牌建设之路,组建特色专业园区工作领导小组,完成“高端装备、生命科技、汽车及零部件、数字信息、光伏和储能”5个特色产业园区创建,其中高端装备、生命科技、汽车及零部件和数字信息成功获评市级特色专业园区,光伏产业园进入市级培育园区名单。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方向,在已建成的5个特色产业园区基础上,因地制宜推进生命健康岛、光电创新园、数字智谷、氢能储能谷、机器人智造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打造特色领域应用场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充足空间。
3.要素保障创新优势。
惠山经开区以资本与土地为核心,创新要素配置模式,破解发展资源约束。基金招商模式实现 “资本-产业-技术” 的深度融合,构建 “母基金 + 自主基金” 双轮驱动体系,设立总规模 50 亿元的产业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 400 亿元参与投资,形成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 的资本生态。突破首单ODI股权投资,率先开展投贷联动业务试点,成功落地5支QFLP基金;做产业经营的践行者,培育了高峰医疗、宇宁智能、聚新科技等冲刺资本市场的“拟上市企业梯队”,全力塑造地方经济新活力。开展低效用地整治三年行动,通过 “腾笼换鸟”“工业上楼” 等模式,累计盘活工业用地 2400 亩,建设高标准厂房,新增产业空间38万平方米。同时,推行 “标准地+弹性年限” 供地政策,根据企业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指标动态调整土地使用年限,使有限土地资源向高附加值项目倾斜。
二、传统招商模式面临的挑战与转型需求
1.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政策调控与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推动惠山经开区加速转型。一方面,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深入实施,传统 “拼补贴、拼政策” 的招商模式难以为继,经开区政策类招商成本占比大幅下降,依赖财政补贴吸引项目的路径受限,倒逼园区向 “场景开放+ 生态赋能” 的市场化招商转型。另一方面,低端产业竞争力弱化加剧转型紧迫性,传统机械制造、纺织等产业的亩均税收远低于生物医药、氢能等新兴产业,土地产出效率与绿色发展要求的矛盾日益凸显。
2.服务能力升级的迫切需求。
人才短缺与服务能级不足,成为制约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复合型人才缺口持续扩大,随着国际化招商与技术资本化加速,现有招商团队中具备跨境并购经验者不足 15%,在对接海外高端项目时往往因专业能力不足导致谈判效率低下。企业服务深度不足暴露结构性短板,当前大多数政务服务仍集中于审批代办等基础事项,而产业链协同创新、跨境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资本化等增值服务供给不足,凸显出服务体系从 “事务性办理” 向 “战略性赋能” 升级的紧迫性。
3.区域竞争加剧的倒逼压力。
长三角区域内的同质化竞争挤压经开区的发展空间,据统计长三角 30% 的经开区将新能源、生物医药列为首位产业,导致资源争夺白热化。产业定位重叠引发项目流失,使得园区必须加快差异化定位,在细分领域构建不可替代性优势。
三、招商模式创新实践与成效
1.数据驱动精准招商。
以数字化重塑招商逻辑,构建 “数据洞察-精准匹配-风险可控” 的智能招商体系,搭建招商大数据平台,整合工商信息、专利布局、供应链关系等多维度数据,构建企业动态画像模型,通过 AI 算法分析企业扩产需求、技术合作意向及潜在风险点,通过智能匹配促进招商项目转化率大幅提升。创新布局三维招商地图,纵向梳理产业链缺口、横向标注技术演进路线、立体呈现空间承载能力,形成 “目标产业-核心技术-落地载体” 的三维匹配图谱,通过数据精准定位产业缺口,形成 “引进一个、带动一串、孵化一片” 的倍增效应。
2.生态化招商创新。
惠山经开区以 “基金+场景+科研” 的生态组合拳,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体系。“基金+场景” 双轮驱动模式激活前沿领域布局,设立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重点投资空天信息、合成生物、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同步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工业互联网试验场等应用场景,吸引相关企业入驻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链主+科研平台” 协同机制打通成果转化链条,联合华中科大、天津大学等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实行 “高校研发-园区孵化-企业产业化” 分工协作,使技术从实验室到产品的周期缩短,提升转化成功率。
3.国际化招商突破。
以 “全球研发+本地转化”“跨境网络+精准触达” 策略,提升国际招商能级。“研发总部+生产基地” 双落地模式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深化与上海临港、外高桥等地协同联动,企业在上海落地研发总部的同时,将中试生产基地落户惠山,形成 “上海前沿研发-惠山工艺验证-全球商业化生产” 的跨区域链条。依托跨境服务网络构建技术转移高速通道,在硅谷、慕尼黑设立海外创新中心,配备专业招商团队与技术经纪人,建立 “海外项目孵化-知识产权布局-国内产业落地” 全流程服务体系,展现国际化招商的高效能。
四、优化招商引资体系的策略建议
1.招商目标更精准。
差异化评价体系重构发展评价逻辑,建立“五步法”项目评估机制(政策合规性-产业匹配度-经济可行性-企业意向度-要素保障力),绘制三维招商地图(产业链缺口-技术路线-空间承载),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将专利转化率、产业链配套度、亩均税收增长率等新质生产力指标纳入项目评价体系,同时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等传统指标比重,引导招商团队聚焦技术含量高、生态带动强的项目。产业领域,聚焦数字信息、合成生物、空天经济等战略领域突破,落地项目形成“链主引领-配套集聚”生态;依托优势产业强链,引进中科微精等关键技术企业,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效应;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打造百度AI、赛晶功率半导体等特色集群,联合天大和同济等高校构建氢能全产业链。
2.项目培育多途径。
一是深化“三链融合”,围绕现有产业集群建立“链长+盟长”双驱动机制,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重点突破功率半导体、氢能储能等关键技术;二是打造场景实验室,规划智能网联测试特色载体,提供“技术中试+商业验证”一体化解决方案;三是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计划”,探索“高校研发-基金孵化-园区产业化”路径加速成果转化、项目产业化。
3.招商生态数字化。
打造招商元宇宙平台,重塑全球资源链接方式,通过三维建模虚拟呈现产业载体(如标准厂房内部布局)、政策服务(如柔性制造体系“秒报分接小时造” 流程演示),打造 24 小时在线的沉浸式招商场景。平台还集成 AI 翻译、实时数据交互功能,消除跨国沟通障碍,推动外资项目洽谈效率提升。
4.招商机制深创新。
一是建立产业布局动态调整机制,区级统筹产业布局权、经开区行使项目筛选权、园区保留服务主导权,探索定期发布“产业投资指引”等;二是试点招商政策“负面清单”管理,明确禁止同质化竞争的产业领域,同时探索“政策稳定性保险”,对重大外资项目承诺兜底补偿;三是实施“招商官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人员需对引进项目终身负责,招商连续性纳入绩效考核,设立“项目全周期服务”专项评价指标,通过构建“标准约束+动态调整+责任追溯”体系,实现“差异化竞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招商良好生态。
5.要素保障强支撑。
在金融支撑上,发挥惠金中心“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金融服务力量,重点支持氢能装备、商业航天、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项目,配套实施贴息政策、融资服务等系列金融服务。在人才支撑上,在波士顿、新加坡等全球创新高地设立联合实验室,以 “项目合作+成果共享” 模式柔性引进诺奖团队、院士专家等顶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