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重庆市奉节县构建招商新格局十项工作机制(征求意见稿)
根据全市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系统性、协同性、实效性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招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合规、高效、跨越式发展,建立招商引资“3N10”招商体系,明确招商签约额、到位资金高于全市平均增速的三年目标任务,实施“眼镜产业强链补链、脐橙产业精深加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提质增效、文旅产业全域升级、能源产业集聚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突破、电商产业生态培育、返乡创业提质扩容”等N个产业招商行动,构建“招商链条、招商品牌、统筹调度、扶持政策、信息共享、项目策划、投资决策、要素服务、工作保障”十项工作机制。
一、迭代招商体系,构建“产业链”招商工作机制
1.迭代工作体系。建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产业分管县领导分别担任“产业链”链长、行业部门归口管理招商、乡镇(街道)联合招商的工作机制。明确“重点产业链招商专班+驻外招商办事处+主要经济部门+乡镇(街道)服务”招商责任主体,构建聚集投资热点、行业优势、产业链条、专业运作、全程服务的全链招商体系。
2.推进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专班分别聚焦产业链核心项目和关键环节,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招引行业标杆、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强链补链,促进企业集群融合发展。
二、打造招商品牌,构建“一体化”产业宣传机制
3.打造投资奉节品牌矩阵。全力打造“1+3+N”招商工作品牌,打造“投资奉节”招商工作主品牌;打造“千企奉节行”“返乡兴夔州”“奉上好品创新品”等3个招商工作子品牌;培育“奉节脐橙”“夔州肉兔”“夔州药材”“奉节眼镜”等N个具有奉节辨识度和投资价值的产业招商品牌。形成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招商工作品牌矩阵,凝聚奉节招商合力、激发社会招商动能。
4.打造立体招商宣传矩阵。依托官方主阵地、短视频平台、新闻客户端、社交互动端、线下实体端等定期发布招商动态。充分利用行业展会、“西洽会”“智博会”,举办产业峰会、组织实地考察等活动加强宣传造势。强化与行业协会、重庆驻外商会、投资机构、落地企业等建立联合推广机制,强化推介宣传合作。
三、加强统筹谋划,构建“一盘棋”招商调度机制
5.统筹调度全县招商工作。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每季度集中调度全县招商引资整体进展情况,集中解决重大招商项目落地难点、堵点问题。
6.链条调度产业链招商。由各“产业链”招商链长负责统筹协调产业链招商的政策、资金、项目和专业人员,落实“一专班一链条一方案一政策”,对标年度总体目标,每个产业链招商专班抽调业务骨干不少于4名,协调招商项目“洽谈、签约、开工、投产”全过程跟踪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全周期、全流程、全环节、全要素的闭环管控机制。全方位跟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为主的“三类对象”运行;通过运行监测、原因剖析、问题化解“三种方式”,形成每月监测、每季调度、每年评价“三项机制”,推动全县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7.完善招商引资质效评价。按市级统一要求,结合我县“产业链”招商机制,完善“周收集、月调度、季会商、年激励”招商引资运行调度机制,发挥真抓实干激励举措作用,强化招商项目投资效果评价评估。定期汇总分析研判全县招商情况,编发《招商工作专报》。
四、严守红线底线,构建“规范化”政策扶持机制
8.规范优化招商政策体系。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严格禁止突破国家法律法规和超越自身承受能力“拼政策”“拼补贴”。迭代“中长期招商规划、产业规划、年度招商工作要点、1+N支持政策体系(梳理汇集国家及市级招商政策指引+各产业支持政策)”,规范优化《奉节县产业政策汇编》,及时研究制定发布招商投资扶持政策落实措施,提高政策落实的实效性、精准性和效率。
9.规范招商政策兑现。贯彻“亩均论英雄”及投资平衡理念,形成招商一本账,算清招商项目投入产出账、权利义务账、成本效益账,进一步完善政策兑付机制。依托市经济信息委招商引资政策执行监管平台,对招商引资项目实施备案和动态监测,定期追踪承诺事项兑付情况,避免招商政策兑付风险。
五、注重集成赋能,构建“互通式”信息共享机制
10.工具包集成赋能。完善以“企业家资源库、高校校友资源库、乡情资源库、驻外招商资源库、招商知识库、招商项目资金需求库、可招商土地库、招商专家库,应用场景清单、产业高质量发展机会清单,产业链招商手册、招商网络手册,产业链招商图谱,奉节县投资指南”等招商工具包,为全县招商工作赋能。
11.优化信息互通机制。由县投资促进中心每季度召集相关产业链部门、县发展改革委、县商务委等行业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实现信息共享、项目互动、共同研判、统筹招商,共同研究制定推进全县招商工作的具体举措。
12.共享投资机会清单。定期组织全县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挖掘投资机会,形成产业招商项目、应用场景机会,发布《奉节场景机会清单》《奉节产业高质量发展机会清单》,主动释放资源要素,让企业知道“奉节需要什么、企业能投什么”,推动由“政府给优惠”向“政府给机会”转变,争取资源配置最优化、招商效益最大化。
六、强化产业布局,构建“全周期”项目策划机制
13.强化产业布局统筹。加强产业规划布局,结合《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和全县产业发展现状,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特色优势进行错位招商。加强对招商策划项目的审核管理,确保策划推出的招商项目符合产业规划布局、具备要素保障条件、具备实施可行性、能够吸引企业投资。
七、注重项目研判,构建“全流程”投资决策机制
14.综合研判项目。建立重大项目引进评估机制,全面掌握项目投资基本情况,拟投资落地项目的投资规模、投入产出强度、产出效益、发展前景、产业匹配度、政策诉求,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同步核查项目用地规划、能耗指标及环境承载力,在立项阶段开展前置审查,重点核查用地布局是否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管控要求、能耗强度是否低于区域平均水平、污染物排放是否满足环境承载力阈值。招引责任单位要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形成项目落地可行性评估意见,为项目招引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15.注重招才引智。聚焦国家及市级重大平台、大孵化器集群建设,坚持“谋大”“谋新”并重、招商引才同步,既注重大项目、制造业项目、引领性项目,也突出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创新型项目,推动“项目+人才”招商引智项目同时落地,营造“来奉节、创未来”浓厚氛围。
16.集体审议决策。招引责任单位根据议事规则,将拟定的双方协议内容、项目预评估结论及相关职能部门意见,按照县级、行业和园区三级审批原则,提交相对应的决策机构集体审议。通过“现场踏勘+材料审核+质询答辩”等方式开展综合评估,重点审查能耗指标匹配度、融资方案可行性及政策合规性。集体审议后形成会议纪要等正式意见,杜绝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流于形式。
八、形成联动合力,构建“全县域”要素服务机制
17.要素保障协调联动。强化全县招商项目要素保障协调联动,集中解决土地、资金、环保等困难问题。加强土地资源统筹调配,优先保障重大招商项目用地。加大对招商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优化环保等行政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
18.产业基金协同招商。发挥投资机构渠道作用,深挖投资机构及被投企业资源,吸引投资机构、被投企业来奉交流合作、开展投资。全力争取市级产业母基金建立奉节产业“子基金”,“以投促引”“招投联动”“投孵结合”,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充分挖掘专精特新直投基金作用,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支持优质招商项目落地。
19. 强化助企服务工作。“线下”强化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服务企业的重要抓手,完善“最多跑一次”等服务模式。运用“快帮快办”平台和“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着力打通惠企政策落地落实“最后一公里”。
九、强化跟踪监测,构建“全过程”履约监管机制
20. 完善“双履约”实时监管。由链长牵头、行业部门负责对政企“双履约”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测,依托平台线上企业申报、线下定期对接等方式,对政企双方承诺事项实时监管。出现违约的,由行业部门提出企业违约监管书面意见和限时整改意见,必要时由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并监督限时整改。
21. 健全项目清理清退。实施“招商项目专项清理行动”,建立“履约能力动态评估+僵尸项目分类退出”制度,对借投资之名行融资之实,不履行合同、不按期开工,慢建久拖等圈地、囤地行为或逾期开工、多次催促无实质性进展的项目,以及企业违约且未达限时整改目标的,通过约谈、协议终止、法律途径等方式及时调整退出。
十、强化激励措施,构建“全方位”招商保障机制
22. 探索市场化招商。组建、引进专业化、市场化招商引资服务公司,承接各类招商活动,为目标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融资、项目落地开工等各项服务。建立招商引资中介机构库,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投资促进机构建立招商合作关系,鼓励其引导组织企业来奉考察投资。
23. 优化驻外招商激励。依托市级驻外招商机构,打造全县专业化驻外招商队伍,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和中部地区4个重点区域作为招商常驻点,常态化派驻招商团队驻点招商。组织人事部门全程参与招商干部选、配、用工作,以科学的选人、用人激励机制勉励驻外招商干部干事创业。
24.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加强招商部门人员配备,选拔引进一批熟悉产业政策、了解经济规律、擅长商务洽谈的专业化人才,强化专业招商团队。研究制定招商引资人才培训计划,分批对领导干部、招商骨干、一线招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打造专家型、实战型的招商队伍。
25.强化招商经费保障。由财政统筹安排,保障年度招商引资工作经费支出预算额度,统筹安排“产业链”招商、驻外招商和重大招商活动费用,对招商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年度效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