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到2027年四川将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全球科技与产业格局深刻变革,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四川加速布局新兴产业、探索未来产业,一列政策利好不断推出。2023年,四川印发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行动计划,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2024年底,规划25条产业新赛道;今年5月,出台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9+X技术领域发展方向,给出未来产业创新体系“施工图”。
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全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核技术应用等
此次印发的《方案》则为未来三年四川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设定了更为清晰的目标:培育30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10家以上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涌现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和标志性产品,产业化能力初步形成。
瞄准“15+8”个重点突破方向这些新兴产业将“领跑”
为实现上述目标,《方案》立足四川产业发展实际,聚焦“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两方面,提出了23个重点突破方向,涵盖15大新兴产业和8大未来产业。在发展思路上,对于既有优势的新兴产业,重点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全产业链提升发展,而对于未来产业则更侧重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志性产品打造。
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核医疗、商业航天、新型航空、低空经济、氢能、新型储能、激光装备、增材制造、生物农业、先进材料
未来产业包括:第六代移动通信(6G)、量子科技、元宇宙、前沿生物、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超高速轨道交通、深地科学“领跑”新兴产业,《方案》还对我省新型显示、核医疗、新兴航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各有侧重地提出了“世界级”“全球知名”“全国一流”的目标。
例如:聚焦新型显示,在巩固AMOLED等领域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全息显示、电子纸等显示领域,提升材料设备产业配套能力,打造多技术路径协同发展的世界级显示产业集群;聚焦核医疗,推动核医疗全产业链创新突破,打造世界级核医疗产业发展高地;针对新兴航空,聚焦航空发动机、航电装备、机体部件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全球知名新型航空产业高地;聚焦人工智能,鼓励省内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合作,推动人工智能与防灾减灾、智能制造、先进核能等重点领域融合,加快构建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支撑打造全国一流的行业大模型。
在未来产业方面,四川将聚焦技术标准制定、试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规模化应用,加快形成6G产业发展先发优势;聚焦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加快推动核心器件、装备研制,布局建设量子科技产业园;聚焦深地科学研究、地震预警与地质灾害防治,强化前沿技术融合应用,依托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暗物质前沿研究等。
五大任务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将实施“链主”企业培育计划
同时,《方案》明确了五大重点任务,为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具体实施路径
——
聚焦产业需求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由各产业链牵头部门联合省内外专家,面向产业服务企业发展需求,立足我省现实基础,研究制定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未来产业前沿技术攻关任务清单。
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各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合省内外重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按照“一产业一中心”的原则,结合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支持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围绕工业制造业发展需要支持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立足未来产业培育基础支持建设技术创新中心。
实施梯次培育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建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清单,着力构建重点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链主”企业培育计划,各产业链推荐2-3家重点企业纳入,支持打造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同步推动地方构建特色企业培育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企业。
加强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效能。推广“研发总部+制造基地”“重大项目+全链条配套”模式,构建领军企业与配套企业协作体系,加强跨区域、跨行业产业协作配套,促进上下游左右岸一体化发展,不断强化产业链、优化生态圈,打造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规模化集群发展的圈链协同格局。
强化应用牵引促进产业量质齐升。发布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清单;结合产业化项目实施,建设一批服务技术产品定型、用户群体培育、市场需求挖掘的示范应用,加速新兴产业发展进程;依托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专项等,建立体系化试验验证场景,服务未来产业技术开发。积极争取国家未来产业相关试点示范。
此外,《方案》还提出了建立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专家库、强化投入保障、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完善风险监测和防控措施等多项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