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新任杭州书记刘非:只要企业家来找,我们都会见!

发布时间:2025-05-06 14:53 标签: 招商引资

01刘非:围绕特色产业链加强招商引资

要紧盯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六保”“六稳”任务落实,实现稳中求进。产业项目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主攻点,我们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切经济工作围绕产业转,盯着项目干,以产业项目建设激发新动能,以有效投资创造新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在合理区间,确保实现“六保”“六稳”任务,为稳中求进积蓄动能。要紧盯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项目落地达产进程。

持之以恒做好从项目谋划到洽谈、签约、开工、投产、达效全过程各项工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各县市区、园区要立足自身优势,围绕特色产业链加强招商引资,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产。要紧盯营商环境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作为,“新官要理旧账”;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紧盯作风转变,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推动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抓产业项目建设必须有紧盯不放的劲头,坚持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02刘非:只要企业家来找,我们都会见

从数量和在全市GDP的占比来看,吉林市的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还是可以的。首先民企数量是要远远高于国企数量,此外,民企在GDP上的占比达到了47.5%,吉林省的这一数据是51.7%。

但是从整个调研和现实工作的感受中发现,吉林市的民营经济好像并不是很强。吉林市的好企业、大企业,不是国企就是央企,民营企业更多还是中小企业。因为体制和思想观念的问题,当下的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难和市场难的双重压力。

所以,回到我们政府层面来讲,就是要全力以赴打造营商环境,今年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只跑一次”改革就是重中之重,并在全省领跑。

1.权力归集

所有各部门的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审批办;所有审批办都集中到市政府政务公开大厅。

2.权力归零

这个是针对政府部门说的,即要减少部门的自由裁量权,推动审批标准化,通过这种电子化、信息化监督整个流程。比如某件事情,一旦相关工作达到要求,就必须予以通过。

3.权力归民

尽可能的方便群众,从群众的需求来考虑整个设置。以前工作大厅按照部门来设置,现在我们按照具体事项进行重新设置,曾经有很多窗口,现在我们精简到了8个窗口,你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就去相关窗口即可。

比如,经过这次改革,我们能在2个工作日就办完所有工商登记。再比如投资项目的审批,以前各个部门分别跟企业要各自所需材料,我们算了一下大概是373个材料,通过合并同类项,通过这种精简压缩,现在只需要提供74个材料。原来项目核准,需要165个工作日,现在已经压缩到40个工作日。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吉林市的营商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我们正在研究整个营商的标准,今年做的改革,明年会继续往前推,争取全面铺开。

现在整个吉林市级领导都在深入调研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对于民营企业的服务,不能急于求成,当下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民营企业的痛点找出来,然后拿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政策平台支持。

所以说,发展民营经济,从政府角度来讲,首要的还是营商环境,既要让外面的企业能够非常便捷的进入,然后顺利的发展起来,同时也要让本土的民营企业能够快速地发展起来。

问:当下很多地方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基层官员的积极性不足,想干事、想改革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激励和保护,您如何看待这方面的问题?

刘非:目前看,我们整个干部队伍的这种工作劲头还是可以的,当然也确实存在你说的这个问题。也有个别基层干部不作为,不想作为,也有不敢作为的,还有不会作为的。这些问题都是不同程度的存在,省里面也在考虑,准备出台相关政策,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

这件事需要一个过程,最重要的是要有正面典型案例来带动整个氛围,这比出台文件还重要。

我们现在推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做绩效考核,即把你想要做的事情,通过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然后根据这个设计进行考核。干部的评价,干部的任用,整个绩效考核的结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问:有的地方对企业家现在是“清而不亲”,怎么把握政商关系?   

刘非:公务员也好,党员领导干部也好,为企业服务是应该的。从某种程度来讲,企业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企业创造了社会财富。

亲,就是真正站在为企业服务的角度,人家有什么事,就要想办法帮人家解决。清,就是你要守住底线。不要怕和企业接触,你要主动跟企业接触,主动的为企业服务,我是这样理解的。

现在吉林市的民营企业只要找到我了,我都见。这也是一个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过程,不仅仅是服务的概念。有的不能马上见,我把时间排好,有的时候利用晚上见。然后就是被动见,人家找你。主动见是我有一些调研机会,我还包保十户民营企业,有时候利用调研到企业看看,包括安全生产检查,都是接触企业。

作为一个城市的负责人,就得多到企业中间去,了解在你这个城市经营的企业的一些情况和问题,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带动大家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我们前一段时间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我建议市政府所有班子成员,一人包两个县市区,大家都要走到这个县市开发区了解情况,得出情况之后,能研究的就自己研究,研究不了的就提上来,大家一起开会研究,一起来帮助企业。

上次这个项目调度会,我们就找到涉及企业发展的六个问题,当天晚上就开会研究,现在这六个问题全解决了。这些事绝不能小看,你要一直坚持下去了,整个营商环境也会随之改变。企业也是有获得感的,比如我们解决的六个问题,这些企业就会觉得政府真的很关心他们。

政府一定要有一个判断力,你觉得这个东西很好,能够迅速的成长起来,但是处在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就要扶持他,引导他。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市场的力量就给他弄起来了,政府不能永远管他,企业成长起来以后,你就不用天天管着了,你管太多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03刘非:紧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4个要点

刘非强调,要紧盯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六保”“六稳”任务落实,实现稳中求进。产业项目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主攻点,我们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切经济工作围绕产业转,盯着项目干,以产业项目建设激发新动能,以有效投资创造新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在合理区间,确保实现“六保”“六稳”任务,为稳中求进积蓄动能。

要紧盯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项目落地达产进程。持之以恒做好从项目谋划到洽谈、签约、开工、投产、达效全过程各项工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各县市区、园区要立足自身优势,围绕特色产业链加强招商引资,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产。

要紧盯营商环境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作为,“新官要理旧账”;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要紧盯作风转变,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推动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抓产业项目建设必须有紧盯不放的劲头,坚持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04刘非:高新区工作的4个重点

刘非强调,作为各种发展要素的聚集区,高新区要努力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从增速和比重两个方面发挥出对区域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走出去”和“请进来”,努力取得更多招商成果。要抓住每个发展机遇,利用好各种平台,让自身发展得更快些,在区域经济中占居更大比重。

要努力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做好、做足“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文章。突出人才核心作用,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研究制定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从孵化成为中小企业,到成为科技“小巨人”企业,乃至成为科技“独角兽”企业。

要努力成为全市营商环境的示范区。积极打造制度优势,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研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产业集聚;借鉴自贸区发展经验,研究建立有利于开发区发展的制度体系,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要努力成为全市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唤醒开发区建设“摸石头过河”的试验田功能,不忘使命,勇于先行先试,勇于担当,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地解决发展难题。

05刘非:怎么解决人才方面的问题?

人才引进与培养是我们当下工作的重点。现在全省制订了“人才新政”,围绕省里面的政策,结合吉林市的实际情况,我们也研究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们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一家创新企业,主要通过利用清洁能源解决发电的问题,进而实现调整煤炭产业结构的目标。2017年成立时,我们做了2000万的业绩,今年预测能做2个亿。

我们同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合作,在吉林市成立了一个分所,主要聚焦生物制剂,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机制催生出一系列生物制剂新产业。

除了高端人才引进之外,我们在大学生双创、职业教育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吉林市应该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年轻人愿意留下来,这样整个城市才会更有生命力与活力。包括现在整个大学生就业这块,我们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