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01费高云: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要点
民营经济是常州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名副其实的主体经济、活力经济、富民经济。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广大民营企业正经受着转型升级的阵痛、爬坡过坎的煎熬。现在讲发展民营经济,首要的是提振信心、唤醒状态。信心来自于中央和省市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来自于形势变化带来的发展新机遇,来自于常州企业成功的探索实践。常州的民营企业能吃苦、有韧劲,只要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还在,就一定能咬紧牙关挺过去,迎来更好的明天。
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全市广大民营企业要认清趋势、把握规律,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增强竞争能力,重点在六方面实现新升级。
(1)项目投资要有新升级。常州发展除了需要外部力量助推,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本地企业加大投入来支撑。希望广大民营企业紧紧抓住有效投入这个“牛鼻子”,不断提高投入水平,紧密结合全市十大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争取上马更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投资项目。积极开展“以商引商”,对在建项目千方百计快推进、快投产、快见效。
(2)科技创新要有新升级。常州转型发展能否出关、何时出关,根本上取决于创新驱动。全市民营企业在研发创新上要舍得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创造更多的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善于借助外部力量,积极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主动切入前沿领域,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牢牢抓住智能产品这个主体、智能生产这条主线、智能服务这个中心,想方设法实现跃升。
(3)商业模式要有新升级。与时俱进地植入新元素,把创新思维、创新文化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及售后的各个环节。全市民营企业既要能苦干,还要会巧干,积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向系统集成商、品牌运营商、工程承包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售后服务商转型。
(4)资本运作要有新升级。全市上市企业目前有4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8家。广大民营企业要主动对接各类资本市场,大力推进“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市”,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增强兼并重组意识,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新兴产业主动出击,加快成为行业发展领跑者、行业创新领军者、行业整合领导者。通过资本运作加快多元化经营,打造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
(5)人才引育要有新升级。人才战略既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也是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全市民营企业要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上要花更大功夫,真正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把生产环境、内部管理、企业信用等做得更好,设置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机会,营造关爱员工、关心成长、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
(6)国际合作要有新升级。优势民营企业要充分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和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展跨国、跨地区、跨界、跨所有制并购重组,增强在全球市场布局、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做大做强做优,朝着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前进。
企业家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稀缺的资源。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向先进看齐,不断超越自我,做敢担当的企业、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做让人尊敬的企业。全市上下要大力弘扬新时期企业家精神,坚守实业、诚信为本、崇文厚德,更加注重树立全球视野,多一些冲劲和闯劲,勇于变革创新。高度重视新生代企业家成长,积极推进民营企业的代际传承,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更好鼓起“三个口袋”、履行环保责任、支持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为“爱常州”添砖加瓦。
民营企业的振兴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环境,“店小二”精神不能当口号、当标签。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营商环境、法制环境等多方面入手,为民营企业打造安心经营、放心发展、用心创新的一流环境。积极构筑“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支持干部主动、靠前服务企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服务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延伸到“全天候”,随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点对点服务。
02费高云:深入推进招商体制改革 引进顶天立地大项目
针对高新区在“重大项目提升年”活动中的工作重点和焦点。费高云指出:
要聚焦重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深入推进招商体制改革,引进一批“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要在新材料、整车整机、通用航空等关键领域、重大项目招引上实现新的突破;
要聚焦深化改革,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要在对外开放上走在前沿,加快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同时要在简政放权上作出示范,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更加高效的政务环境;
要聚焦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要构筑创新高地,打造创业福地,善用资本手段,推动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并向改革开放最前沿看齐,通过学习赶超来转型升级、缩小差距;
要聚焦生态文明,提升绿色环保的内涵,更加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严守生态红线,扎实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下决心、花力气把环境治理好、把生态建设好;
要聚焦队伍建设,练就干事创业的本领,把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造就一支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的工作队伍,为高新区开创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03费高云:积极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项目
要集聚资源全链条培育优质项目,积极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条。
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以精准招商、专业招商持续扩大有效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要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联合联动创新。
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立足特有的生态资源禀赋,统筹好生态保护和项目建设,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水平,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04费高云: 如何抓好项目建设?
就集中精力抓好下阶段项目建设,费高云强调五点意见:
一是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和大型民企,争取在“9.28”经贸治谈会举办前引进一批体量大、实力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围绕十大产业链发展,加大重点优势产业招引力度,做强产业链实力。用好“以民引外”、“以外引外”等招商手段,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招商,加强招商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加快项目推进速度。按照”新建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运”的要求,对省、市重点项目制定精细化、差别化的推进措施,全力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三是优化项目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快城市软硬环境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项目服务效能,减轻企业经营员担。
四是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加快企业股改上市步伏推动更多企业到主板上市和“新三板“挂牌。运用好各类产业发展基金,通过资本运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本地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兼并合作,增强发展实力。
五是提前谋划好明年项目建设。抓紧与国家、省有关部门和央企、大型民企对接,争取有更多大项目落户我市,争取有更多重点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行列。全力做好明年市级新开工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为明年项目按计划开工打好基础。
05费高云:如何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
近年来,在新一轮产业发展变革中,安徽立足自身的产业基础,围绕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目前,安徽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都已经超过了万亿元,新材料和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也都超过了5000亿元。特别是汽车产业发展非常迅猛。安徽去年汽车产量是249.1万辆、居全国第2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是86.8万辆、居全国第4位;汽车出口114.7万辆,差不多全国每出口4台汽车,就有1台是安徽制造。十年来,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翻了一番。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发展态势,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集群式发展的方向。我们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路径,坚持不懈推进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比如,以奇瑞、蔚来、江淮、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企业为龙头,吸引汽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超过4千家。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470多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是坚持走“科创+产业”的路子。我们发挥科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创新资源为产业服务、向企业集聚。比如,我们正在实施“2个80%”,就是每年新认定的产业创新平台中,企业牵头的要达到80%;每年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中,由企业“出题”的也要达到80%。我们还持续开展“双倍增”行动,也就是到2025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在2021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去年,安徽平均每天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
三是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推进机制。我们邀请龙头企业、专家团队加入新兴产业推进组,共同制定产业规划、绘制产业链图谱,积极用好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等模式,通过市场力量发现产业资源。同时,与国际商协会、双边基金等合作,推动安徽优势产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