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相继公布。2025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营商环境”内容有哪些?我们做了梳理和盘点,供参考。
一、北京市
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企业获得感。谋划推进新一轮改革任务,打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深化一体化综合监管,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提升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成效。完善企业“服务包”“服务管家”机制,加强政策服务、数字服务、热线服务“三送”工作,及时解决企业困难诉求,优化法律、商事仲裁、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天津市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优化民营企业对接服务机制,持续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限制,推进竞争性领域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依法在准入准营、资质管理、创造和放开应用场景等方面主动作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善于把中央惠企政策送到企业手中,助力企业市场开拓、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减负降本。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拓展政务服务改革,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打造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完善“运营中心+转化平台”知识产权运用体系,推进诚信市场建设。
三、河北省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环境提升工程。深化招投标“双盲”评审改革,再推出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免申即享。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着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帮助广大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添活力,以政府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宣传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
四、山西省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广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健全促进现代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体系。加强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和入企服务。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行服务型执法。深化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完善企业安静期制度。建立民营经济“1+N”服务体系,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解决账款拖欠问题。创设营商环境无感监测体系,推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营造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解决困难的发展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社会预期,提振投资创业信心。
坚持风腐同查同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坚决清除系统性腐败风险隐患,持续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五、内蒙古自治区
再推出3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150项“全区通办”事项,推广“承诺制+全代办”服务模式,开展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实打实地解决限制过多、办事繁琐、承诺不兑现、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让守信用成为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让每一名干部都成为讲诚信的“代言人”。
六、辽宁省
大力招商引资,规范招商、精准招商,发挥商会作用以商招商,从拼优惠政策转向拼营商环境,从追求“政策洼地”变成打造“改革高地”,以良好的服务、完善的要素保障招引项目、吸引客商。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流程再造,以县(市、区)为重点扎实推进综合窗口改革。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强化部门政策、业务、系统协同和数据共享。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上线“高效办成一件事”21项,推进“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成为常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加强涉企收费长效监管,严肃查处、严厉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不收“过头税”。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大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各级政府要带头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做到依法办事、重信守诺,既要理“旧账”,更不能欠“新账”!
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精准服务企业,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中小企业增信体系。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深化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压实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建立防止拖欠长效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创新创造。强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建立健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服务企业,要做到有事襄助、无事不扰;政府该干的事,必须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全力做好。
七、吉林省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再造政府采购及招投标规则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项目,有效维护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强化企业用工、用能等要素保障,优化金融、人才、科技、数字化等增值服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效能评价机制。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彻底清理规范涉企执法、收费行为,探索“无感监管”模式,严查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大力清偿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八、黑龙江省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专项行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和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加快国家部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落地,持续打造具有龙江特色的“一件事”服务矩阵。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适时修订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服务民营企业大走访行动,健全民营企业解难纾困长效机制。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拖欠企业账款清理行动,抓实领导干部包联服务企业。建强用好省融资信用征信服务平台,落实省级中小企业稳企稳岗基金担保贷款投放等普惠金融政策,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8%左右。
九、上海市
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大重大应用场景、科技基础设施等向民营企业开放力度,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持续推动央企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性板块落户上海。深化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培育推广一批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成果,发布新一批“上海标准”和“上海品牌”。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58条改革举措。强化为企服务,完善招商和服务一体化推进机制、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圆桌会等交流沟通机制作用,着力规范涉企第三方中介服务。优化惠企政策,进一步完善从制定实施、发布解读到申报兑现、评估修订的政策全流程服务,推动更多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简化涉企检查,实施涉企行政检查市区一体化管理,全面推行“两库两单”和检查计划备案制度,实现行政检查减量提质不扰企,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减轻企业负担,落实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十、江苏省
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深化提升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推行基层数据“一张表”。创新政企沟通机制,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切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进一步落实容错免责、风险备案等机制,鼓励政府工作人员奔着企业所盼、心系企业所愿,勇担当、善作为,实打实帮助企业解难题、促发展,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十一、浙江省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两个健康”集成改革,落实落细民营经济32条政策,推动“3个70%”、“7个不准”等举措精准落地。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完善政企常态化交流沟通、涉企问题闭环解决机制。尽最大努力推动解决拖欠账款问题,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继续发挥政府和国企带头清欠作用,强化执法监督和失信惩戒,完善拖欠企业账款清偿长效机制。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健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一网通办”,推动企业报表“最多报一次”。
十二、安徽省
创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5版)。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在准入准营、工程建设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事项。持续优化皖事通、皖企通、皖政通功能,全面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建好用好合肥法务区。完善为企服务平台“一口收办”机制,认真对待、努力办好企业反映的每一件事。深入推进创业安徽行动,优化支持政策和服务,丰富创业平台和场景,构建以创业聚人才、兴产业、增动能的生态体系。
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健全政府采购领域制度规则,常态化开展工程建设招投标突出问题治理。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向民间资本推介更多优质项目。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加强助企纾困,加大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力度。
十三、福建省
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持续推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改革,推动出台《福建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
更优环境支持企业发展。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组织实施《福建省营商环境建设规划(2024—2029年)》,全方位深层次建设更好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政务环境、创新环境、产业环境、要素环境、社会环境,让各类企业沐浴在阳光雨露中,近悦远来,茁壮成长。促进公平竞争,持续清理废除显失公平的壁垒障碍,防止对微观主体活动的不当干预。完善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各领域体制机制,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功能,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办好中国(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保护合法权益,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优化提升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持续清理拖欠企业账款。高效便捷服务,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畅通联系渠道不叫不到、沟通解决问题随叫随到、疏通政策传导说到做到、打通部门壁垒服务周到。为企业办事能快则快,深化“数据最多采一次”改革,推进“无证明省份”建设,扩大“全程网办”范围。支持企业发展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要,甘居幕后,不能今天去一趟、明天去一趟,导致企业不胜困扰,好心办了坏事。再次重申,政府务必带头讲诚信,新官理旧账,说话要算数,做到言而有信、诚实守信、增强互信,决不能失信于企业、失信于市场、失信于百姓。
十四、江西省
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建立完善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着力破除准入准营障碍,力争在项目极简审批、提升融资获得性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坚决治理“新官不理旧账”、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问题,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完善涉企支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机制。深化“三通一码”服务矩阵建设,建立全省企业群众诉求统一受理平台,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范围,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综合监管、智慧监管。实施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支持国家级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深化“直提直装”“离港确认”“铁海联运+联运中转”等改革,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促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
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体制机制,扎实开展清理限制民营企业公平竞争障碍、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助推民营经济创新升级、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等“五大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合规建设,分层次培育本土民营企业,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十五、山东省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推动修订《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擦亮“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抓好企业迁移登记、就医费用报销、教育入学等100个重点事项。升级“爱山东”“鲁惠通”平台,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优化招投标流程。抓好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改革。建设“鲁执法”平台,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落实“五个严禁”“八个不得”,集中整治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
深化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机制改革。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惠企政策落实、企业家荣誉激励等机制。健全民间投资常态化推介机制,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完善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抓好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实现规上企业联系服务全覆盖。加强个体工商户分级分类精准帮扶。开展经营主体播种行动,突出“育新、培强、融合”,完善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300家左右。加快培育更多领航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让广大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