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广东省2025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为落实《工作方案》,省商务厅会同各地市、省有关单位制定了2025年“投资广东”百场重点招商引资活动清单,吹响了招商引资“冲锋号”。
招商引资有多重要?“一把手”抓招商、“第一要事”、“一号工程”……从各地部署来看,可见一斑。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观察招商之广度、效能,亦能把脉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产业活力、发展后劲。比如广州,凭借千年商都品牌优势、枢纽之城区位优势、会展之都链接优势,近年来开展精准靶向链式招商,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更多高端资源汇聚、产业“森林”郁郁葱葱。无疑,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对全盘全局至关重要。
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招商引资工作接下来怎么干?《工作方案》明确具体部署,开列重点清单,为推动全省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提供了工作指引。具体来看,有几方面尤须关注。
创新招商。招商引资工作越是深入,越需要优化打法、创新模式。从深化产业链招商、打响品牌招商到强化展会招商、优化基金招商,再到推进场景招商、探索大数据招商,《工作方案》中“干货”颇多、“新”意十足。对广州来说,无论是单项突破还是打组合拳,都大有文章可做。当务之急,是结合地方发展禀赋和需要,把一项项创新举措、一个个发展任务落实落细。
产业安商。招商引资成功与否,与产业链状况、产业配套能力息息相关。换言之,要有大机遇、大舞台,让投资者有甜头、有奔头。对照《工作方案》,广州既要用好产业基底厚实、产业体系健全等优势稳商安商,也要瞄准产业链高端、重点产业赛道,认真梳理招商项目需求清单,招引带动力强的头部企业、标志性项目,做好重点项目调度,提升“意向—签约—落地—投产”招商全链条转化效率。
环境亲商。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金招牌。接下来,要大力落实“一把手”抓招商,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一号工程”,不断优化全球招商网络。要力抓服务“不掉线”,如健全要素资源保障机制,拿出“有求必应”的态度优化“软硬环境”;营造近悦远来氛围,用好广交会等重大平台,更加积极走出去,诚邀内资外资、新老朋友投资广东、投资广州。
因需制宜、从实际出发,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出成效、结硕果,必将为拼经济添上精彩一笔,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10大行动聚力攻坚2025年招商引资
广州市将聚焦“12218”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央企和民营龙头企业招商,瞄准德国、日本、中东等目标国家和地区,铆足干劲,全力以赴,通过10大行动为广州发展贡献更大的招商力量。
投资效能提升行动。统筹招商项目服务及筹建工作,打通项目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针对企业落地及运行的痛点难点,分批次出台进一步促进企业投资发展措施,确保措施到位、管用,企业获得感强。
央企招商攻坚行动。把握国家对央企提出“三增”“三新投入”要求及央企正制定“十五五”规划的窗口期,全面对接央企高层及战略发展部门,引进央企在先进制造、产业金融、资本运营、供应链等领域的新投资项目。
平台经济“北上行动”。持续攻坚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人力资源等平台企业。
外资合作拓展行动。加强对欧洲及日韩、中东等地的招商,谋划建设中欧、中日产业园区,打造广州吸引外资的国际园区品牌;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及医疗器械、快速消费品等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和中小型“隐形冠军”企业,引进其新制造、新商业、新研发项目。
产业策划招商行动。梳理7大招商重点产业具有招商价值的细分领域、产业图谱及招商目标清单,制定企业可感可知推介材料,策划专业园区、产业峰会、产业推广渠道、专业投资基金、市场对接机遇等,推动产业审视成果落地。
超级载体建设行动。推动“产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园区品牌化、产业特色化”,打造产业地标。对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完善、运营管理高效的园区授牌,梳理培育一批“上下游就是上下楼”的专高标准载体,提升专业度和产业“味道”。
投资矩阵组建行动。梳理国家和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社会资本、银行(尤其是AIC银行)、券商、保险资金、养老金等,共同打造投融资矩阵。
市内区域招商合作行动。出台市内跨区招商合作指引政策,鼓励结对合作的各区通过“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模式进行招商信息互通、资源互补、品牌共用、园区共建。
城市品牌推广行动。会同执委会推进“城市合伙人”专项工作;持续提升现有招商站点作用,并推进与南航集团、商协会、专业机构等的软合作,实现在北美、中东、欧洲招商网络覆盖;创新举办2025年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围绕“21+8”产业谋划高端展会及路演活动。
队伍能力蜕变行动。招商人员50%不在办公室,通过高频率外出洽谈项目,提高招商谋划意识、研判能力和谈判水平;强化“营商即招商”的理念,成为第一时间倾听企业问题、解决企业问题的参与者、推动者、实践者。
广州市商务局表示,接下来,全市将充分发挥好全新的“大招商”体系作用,围绕企业关注,积极推进产业园区、产业基金、产业人才的“广州模式”,与企业同频共振、相互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