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新任广西书记陈刚:如何抓招商引资抓产业?

发布时间:2025-01-08 14:18 标签: 招商引资

一、招商引资四大抓手!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集聚发展要素、增强发展活力、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开发区,更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为引擎,以招商为龙头,以环境为核心,广泛吸引各类发展要素,全力加快经济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时不我待。招商引资人员要立即进入决战状态,拿出“亮剑”的精神,像军人一样去战斗,推动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尤其要重视招商引资这几个方面:

1、方式:丰富招商引资方式。采取专业招商与全民招商、自身招商与以商招商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

2、目标:突出招商引资重点。招商引资不能普遍用力,一定要紧扣开发区等重点产业,着力引进有实力、有品牌、有理念、有市场的大商和优商,不断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同时“抓大”不“放小”,对有市场前景的小型企业也要高看一眼。

3、机制:完善招商引资机制。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和评审小组,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考核、评审办法及决策程序,及时解决招商引资项目在落地、服务、投产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更加规范快捷。

4、能力:提升招商引资能力。招商引资人员要着力提升勤奋学习、捕捉信息、坚韧不拔、迅速出击、多谋善断、一以贯之等方面的能力,履职尽责,开拓创新,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全面加快千亿国家级开发区建设步伐。

二、招商引资八项基本原则!

1、招商引资要找准力度和准度,积极引入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助于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重点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聚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只要通过这种方式,招商引资才能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有效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2、招商要坚持“六多六少”原则,即“多做专业招商、少做综合性招商,突出一个‘专’字;多做定点招商、少做面上招商,突出一个‘准’字;多做持续招商、少做突击招商,突出一个‘恒’字;多做个性化招商、少做套餐式招商,突出一个‘特’字;多做以商招商、少做撒网式招商,突出一个‘情’字;多做结合实际招商、少做跟着别人后面招商,突出一个‘新’字”。

3、招商引资要高水平定位,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定位,突出主导产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重视孵化、研发、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4、招商引资要高水平服务,高起点发展。发挥政策、区位等方面优势,瞄准高成长性企业做好招商选资工作,在着力营造亲商、安商、重商、敬商投资环境的同时,紧贴时代脉搏,树立互联网思维,主动研究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对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的产业和人才给予特殊的关心和服务。

5、招商引资坚持“快”、“转”、“高”并举,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努力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的统一,更好地发挥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认真研究中央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6、招商引资要充分抓住并利用第三次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信息软件、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在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重要关头,要瞄准这些重点产业,大力强化开发区、产业园等招商平台和载体的建设,要不断强化现代服务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努力构建以金融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实现二三产业同步推进、融合发展。要坚定不移抓招商,大力引进资金、项目、技术、管理、人才等各种要素资源,为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提供持久、强大的动力源泉。

7、招商引资要认真研究在项目引进和落地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规划、环保、资金、税收、鼓励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实现招商引资精确定位、精准打击,务求取得实效。要把园区建设作为实现工业增长目标的关键,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总结和把握园区建设的一般规律,理清各园区的发展定位和路径,形成园区管理运营的有效机制。

8、招商引资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突破口,实现工业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始终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要“绕开拥堵走高速路”,逐步以创新驱动替代投资驱动,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打通断头走直路”,加快落后产能升级改造,千方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减少弯道抄近路”,找准市场需求,形成立足本地、覆盖全国的有竞争力、有辐射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陈刚:怎么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产业?

【提问】过去贵阳一直是一个信息基础比较落后的地方,为什么贵阳能够提出发展大数据,而且能够把它做成?

【陈刚】贵阳大数据为什么能够做成?需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我们有没有机遇;第二我们有没有短板?短板怎么弥补?贵阳发展大数据最重要的机遇就是我们和其他地方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别人发展大数据有先发优势,我们也有先发优势。早五年贵州发展大数据没有机会,晚五年我们可能就错过了这个机遇。我们跟其他城市处在同样的起跑线上,甚至比别人先走一步,这就是机遇。而且大数据没有绝对的权威和规则,我们去探索,可能就是领先者,这是我们发展大数据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大数据能够实实在在给贵州带来发展。我们的劳动力便宜、房价便宜、气温宜人、生态环境佳,这些都是大数据发展的重要要素。仅仅两年时间,我们一批数据中心起来了,呼叫服务中心起来了,手机制造商已经生产出产品。大数据是能直接带来实惠的一个领域。除此之外,大家认为贵州发展大数据最大的问题是欠缺人才,实际上大数据没有绝对的权威。但贵州可以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型人才,同时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来吸引高端的人才。事实上由于贵州把大数据创业环境营造出来了,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来了,微软、惠普、甲骨文、戴尔、IBM这些公司也都选择了贵州。事实上只要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就有人才来贵州。

【提问】贵州是怎么想到发展大数据产业的?

【陈刚】首先有个机缘巧合,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联通、电信)要建南方数据中心,他们选择贵阳贵安新区建设了数据存储中心。但是贵州没有满足于只做数据存储,因为数据存储可能只消耗我们的电、只利用我们的气候优势,我们希望让大数据的应用在贵州落地生根,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以数据存储为起点,以数据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规则创新和大数据产业开发应用为特征的一个业态。现在贵阳不仅仅是一个数据中心,还形成了大数据的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既包括大数据交易所、众筹金融交易所这些全国最前沿的机构,同时也有几万座席的呼叫中心、后台服务和端产品制造产业,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

四、陈刚:找到一个新产业后,如何打造成为产业高地?

【提问】现在中国经济面临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创新引领中国经济,贵阳今后如何通过大数据助推经济转型?

【陈刚】第一,做大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产业增量。贵州工业基础比较差,发展一般的工业既有可能破坏环境,同时也会凸显贵州物流成本高的劣势。所以我们就发展电子信息业,拉上一根光缆、接上一个电缆,我们和世界的距离是一样的,这就是做我们的增量。第二就是以“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贵州有一些诸如机械制造、医药之类的传统行业,我们现在也用互联网给他们进行改造,对贵州历史上形成的传统的基础性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我们实际上是两步走,第一是做增量的大数据增长,第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提问】现在贵阳的大数据中心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陈刚】我们的目标是把贵阳建成创新型中心城市,其中以大数据为最大的特色和引领,形成以大数据为特色引领的创新型中心城市。为了建成这个目标,首先要把大数据这件事情紧紧的抓下去,不仅仅是抓出影响,更要抓出效果。第二就是要营造全城市创新创业的氛围,我们现在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搭建平台,比如搞孵化器、搞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各样的平台服务,让更多的创业者、投资机构到贵阳都有发展的机会。第三要让贵阳成为创新应用最好的实验场,比如现在我们政府利用大数据打造“数据铁笼”。【提问】“数据铁笼”具体指什么?【陈刚】“数据铁笼”就是利用政府的数据,监督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在工作8小时之内的执法行为是否规范、是否公正,以此来改善我们的政务。反腐现在达到了不敢腐的目的,怎么做到不能腐?要通过制度来保障,打造制度的笼子和数据的笼子是制度保障的两个关键。制度的笼子就是把规则制定下来,必须按照这个规则来做,数据的笼子就是监督是不是按照这个制度来执行。原来我们监督主要靠事后监督,这种方式不能进行全覆盖,而数据监督可以做到无时无处不在。所以“数据铁笼”将来是促进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减少腐败以及给老百姓提供更加有效服务的一个重大创新。“数据铁笼”现在在全国关注度很高,中央也发了文件通报了这方面的信息,我认为这是政府利用大数据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五、陈刚与大城市相比,如何找到和构建自己的独特产业发展优势?

【提问】您觉得贵阳和杭州、北京和深圳这些城市相比,在今后的发展上有什么优势?

【陈刚】北上广深包括杭州,在人才、技术基础以及产业基础方面,和贵阳相比优势是很明显的。但是我们有三个特殊的优势:第一就是我们自然环境的优势。我们的空气质量好、气温低,我们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美,这是适合人居住的优势。第二,贵阳是一张白纸。我们没有很多禁锢,比如我们打造了全国第一家省级数据共享平台,我们一开始打造就是在高起点上打造,一张白纸可画最美的图画。第三就是贵阳有很好的容错性。大数据发展一定要有容错空间,而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做容错的风险成本比较高。贵阳的城市规模虽然不是非常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贵阳是一个省会城市,在大数据试验上成功了,又可以在全国推广,我们这个地方有很好的容错性。和北上广相比,我们可能在人才科技产业技术方面弱势,但我们在别的方面有优势,所以我们把自身优势发挥好,然后去弥补我们的短板,实现更好发展。

【提问】您去贵阳之后,把中关村的很多企业引入了贵阳,也把它们的发展模式引入到贵阳,请您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陈刚】在这个方面北京市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北京市在2013年9月8日和贵阳共同建设了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这是中关村走向贵州的第一步。而事实上不仅建了这一个园,许许多多来自于北京的企业,大到像百度这样的企业,小到中关村那些小的创业公司都到贵阳去了。这些公司不仅仅是给我们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人才,带来了理念。贵阳和北京的发展有所不同,北京的发展更多是知识创新、原始创新,我们这边更多的是应用创新、实践创新,所以这个方面我们和中关村是形成了一个互补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贵阳和中关村合作能够做成做大、形成共赢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