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产业链是伴随着分工来的,《国富论》揭示了工业生产是一系列基于分工的迂回生产的链条,这种链条可以理解为具有一定相关关系的产业部门技术经济的联系而形成的集结,当产业部门之间通过一定的经济技术关联关系而集结成串珠状或者链条状的上下游产业关联时,便形成产业链的基本形态。
在专业领域,我们会区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这三个概念,尤其是产业链与供应链之间的关系,供应链所强调的是是以下游需求为主的供应关系,而产业链则更加强调技术分工。
招商工作中常说的产业链是“供应链、服务链、物流链、金融链”高度协同;“人、设备、数据、技术、资本”生产资源全局配置,其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通过绘制产业链图谱,可视化展现产业链上中下游及细分环节,能够为政府、企业等相关方了解产业全链条情况、有效识别产业发展的技术壁垒和发展障碍、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辅助进行产业政策制定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链项目谋划的逻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结构上进行完善,基于一条产业链,简单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补链,寻找产业链的缺失口,进行补充;
二是上下游的匹配方向,寻找上下游环节的需求进行谋划,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延链;
三是规模角度,是否还有继续扩大的需求或者需要缩减,进行项目谋划,是一种强链。
基于以上逻辑,产业链项目谋划思路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01从产业链条完整的角度入手
全面覆盖:确保项目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物流配送到市场营销的每一个必要环节。这意味着需要对整个行业的价值链进行全面分析,识别出所有必要的功能模块。
弥补缺口:对于产业链中缺失的部分,需要引入新的企业或项目来填补空缺。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建设专门的基础设施(如物流中心),或吸引特定类型的企业入驻(如关键零部件制造商)。
协同发展: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整体竞争力。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或联盟等方式,加强行业内交流与合作。
02从上下游优化配套的角度入手
精准对接:上游供应商应当根据下游客户的具体需求来调整产品规格和服务模式。例如,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信息畅通: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上下游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对方的生产计划、库存状况等关键信息。这有助于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协同创新:鼓励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共同解决技术难题,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进步。例如,上游材料供应商可以与下游设备制造商合作开发新材料应用技术。
03从产业适度规模的角度入手
一是适应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对其所处市场的容量有清晰的认识,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产品过剩。同时也要考虑到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制定灵活的生产计划。
二是防止规模不经济:过小的规模可能导致成本过高,而过大的规模则可能导致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企业需要找到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保持成本效益的最佳规模点。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一般将主导产业分为工业型、农业型、资源型,不同的产业类型也会有其对应的谋划方法。
通用性谋划方法
从项目谋划的实际操作来看,通用性谋划方法可分为以下五种:
1.遵循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产业链
产业链项目谋划的第一步是确定产业链。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链,确保项目与区域整体发展战略相协调。选择与当地发展方向一致的产业链进行谋划。当然还有很多县城并没有一家独大的产业,我们去过清水县。这很极端,也很普遍。越是产业发展明确的地方,经济实力越强,越是发展方向不明晰的地方,产业链越是多达10条、14条。
2.依托资源禀赋确定产业链环节
评估资源条件:分析当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确定哪些环节最适合在当地布局。
产业链定位:根据资源特点,明确哪些生产环节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例如我们看到神木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县(市),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富煤区每平方公里储量达1000多万吨,2023年GDP是2347.1亿元。神木市正在从原煤向延伸产业链深加工转变。从煤炭开始,逐步进行煤转电、煤电载能、煤化工、煤基新型材料等全产业链延伸。这个思路为陕北能源富集区的县城带来一个转型思路。
3.通过产业链分解细化项目方向
细化产业环节:将整个产业链分解为多个细分环节,分别进行深入研究。
优化资源配置:根据不同环节的特点,合理配置资源,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高效运作。
在一个食品加工产业链中,可以将种植、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逐一分析,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实践方案。例如,在种植环节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产量,在加工环节引入先进设备提升效率等。
同时专业细分的问题还是会引起思考。如果在一个非常小的区域内讨论建立产业链,是个并不严谨的命题,或者是个伪命题。确定产业链的发展看似非常复杂又严肃,但是对于一个简单的县域经济来说往往却又非常简单。
4.围绕核心产品确定项目内容
确定主导产品:选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或发展前景的产品作为产业链的核心。
构建配套体系:围绕该产品,谋划所需的各种辅助设施和服务,如原材料供应、技术研发、售后服务等。
例如我们能看到曹县、南陵县都是搭上了电子商务的快车,近年来最大的一个风口就是新能源汽车,拥有约两万个零部件的汽车产业,在全国孕育了10万家零部件企业。
例如周至县,周至的猕猴桃,经过40余年对特色农业资源长期耕耘发展壮大,是我国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43.2万亩,约占全国比重的15%,占全市种植面积的95%以上,鲜果年产量达5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30%。
以智能手机为例,可以围绕手机制造为核心,谋划包括芯片设计、屏幕制造、软件开发等一系列相关环节,形成完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
5.围绕核心企业定向招商引资
选定龙头企业:选择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和技术实力的企业作为产业链的龙头。
发挥带动作用:依靠核心企业的优势,吸引上下游相关企业集聚,共同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
假设某个地区引进了一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可以以此为核心,吸引零部件供应商、售后服务商等相关企业入驻,形成汽车产业集群。例如浙江嘉善县互联网通信小镇首先引来光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富通集团。经过系统评估,小镇的创建者一次性拿出1100亩土地交给富通,由企业按产业链布局统一规划。有了龙头企业入驻和大手笔规划,嘉善县将100多家企业负责人请来实地考察,与富通集团能形成产业链关系的上下游18家企业很快达成落户协议,一条全球最大的光通信产业链在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