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李强总理主持国常会上指出:创业投资事关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众所周知,国常会每周基本都会开一次,这次会议虽然没有提到“招商引资”,但实际上还是对地方政府的资本招商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具体内容有三点:要尽快疏通“募投管退”各环节存在的堵点卡点,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境内外上市,大力发展股权转让、并购市场,推广实物分配股票试点,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并购母基金或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促进创投行业良性循环。
要推动国资出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相关政策措施。
要夯实创业投资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落实资本市场改革重点举措,健全资本市场功能,进一步激发创业投资市场活力。
编者曾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税收优惠”式、“奖补”式政策招商日渐消亡,未来,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将越来越多地采用“资本招商”、“基金招商”模式:即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产业引导基金等入股企业,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导入产业,以此引进一批优秀企业,对当地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地方政府对引导基金的管理水平、对创投生态的建设力度,将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和产业发展进度。
换句话说,如果地方政府不抓紧发展基金招商技能,未来接触优质企业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但是,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各地经济发展本就存在差距,现在没了税收优惠,不发达的区域就算强力推动基金招商,最终能撬动的优质项目恐怕也极为有限。
因此,地方政府一定要做基金招商,做的慢或者做的差都不行,但是也要考虑到自己所在区域的产业定位是什么。
例如,在西部座谈会上,明确西部的任务在于更加主动地服务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在中部崛起会议中,提出中部应更积极地承接产业转移,更好地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而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东北必须加强与各种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促进其更好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由此可以明显看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发展定位上逐渐淡化了以往高速发展、规模发展的旧有模式,转而承担起保障安全、提供后勤支持以及确保粮食和能源稳定供应的角色。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东部都市圈,无疑将成为大国经济的动力火车头和科技发动机。中央必将从更高的层面为其进行精准定位,在扶持力度上给予更优先的位次,从更优质的资源方面对其进行倾斜配置。其他地区全力为东部发展保驾护航,助力东部的产业升级。
这其实就是不要重复造轮子的问题。
比如,前段时间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上海微电子申请的一份专利——极紫外激光发生装置及设备。
这份专利瞄准的是EUV光刻机中的最难的部分,也是我国光刻机产业的最大技术障碍。
这样的技术突破在东北或中西部区域有没有可能发生?
有,但几率很小。因此,大家是要一起向前冲,但是,不可能保证所有人都冲在最前面。
就像踢足球一样,有人当前锋,有人当后卫,有人当守门员,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又把这些角色扮演好,不同角色间配合好,才能把球踢进。
相信各位招商人都有一个感觉,各地推动设立基金招商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
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感受一下:
第一个,一些面向投资人开办的投资培训会中现在开始频繁地出现政府招商人员的“新面孔”。
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薛鹏在天使成长营学习现场
就以编者身边为例,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薛鹏最近参加了北京天使成长营,吸收市场化投资的一手知识,求知欲十分强烈。
第二个,最新消息显示,8月底,江苏省一个排名并不靠前的县级市——盱眙县召开了招商基金设立暨招商政策研究分析会。
注意图中画重点的部分:资本招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放在与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上。
下一步钱应该怎么花在“刀刃上”,各地真的要好好思考一番。